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哪位皇帝称帝后一下追尊二十七代祖宗?

时间:2017-02-10编辑:历史狂流

古代中国人极讲求孝道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即所谓的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族观念。当然,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能力,有才干,有本事,有作为,有名气,有地位,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一番彪榜青史的成就。而且,这番事业,这番成就,就其高度和影响力而言,是前人所不能达到甚至无法想象的。

自己风光了,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祖先。儒家思想和“父父、子子”的礼制深入人心,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谁都有爹有娘有祖宗。《汉书》云:“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就是这个道理。故此,有的人中了举人,就迫不及待地回乡祭祖,向黄泉之下的祖宗们焚香报喜;有的人做了高官,就亟不可待地跑进宗祠,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磕头膜拜。这就是人的本性。

普通人如此,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更甚。但凡开国之君,创业不易,其跌宕波折、艰难险阻非常人所想象。一旦统御四海,君临天下,其个人成就光彩夺目,无与伦比,祭告祖先便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固定程序。《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就是说,天子或后来的皇帝,通常设七庙(始祖和最近六代)供奉祖先。《后汉书》云:“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这一宗庙制度,从汉朝时开始固定下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当然,七庙之数并非一成不变,如王莽篡位后“起九庙”,除自己的七代祖先,还额外追尊“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曹丕建魏后,只追尊了三代,父亲曹操为武帝,祖父曹嵩为太帝,曹嵩的养父宦官曹腾为高帝;武则天称帝后,“立武氏七庙于神都”;就连臭名昭著的乱贼侯景,在只知父亲名讳而不知其他祖先名讳的情况下,还生拉硬扯地立了七庙,追尊了七个皇帝。在这方面,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是个奇葩和特例,他追尊了二十七代祖宗为皇帝。

拓跋珪从小就是个苦命孩子,其祖父拓跋什翼犍为代国国君;其父亲拓跋寔,一次在保护拓跋什翼犍时身受重伤,后不治而死。拓跋珪,是拓跋寔的遗腹子,从小就没有爹。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掉代国,拓跋什翼犍做了苻坚的俘虏,后被处死。在这次灭国惨剧中,七岁的拓跋珪侥幸得生,后随母亲贺兰氏逃亡,先后辗转于刘库仁部、贺兰部,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然而其特殊的身份为两部所不容,连续遭到刘库仁、舅舅贺兰讷的陷害,九死一生,最终艰难地活了下来。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正月,十六岁的拓跋珪重建代国。当时,代国势单力薄,不得不归附强大的后燕。后燕皇帝慕容垂一方面给予拓跋珪军事支援,一方面大肆索取金银牛马,甚至强行扣下拓跋珪的使者索要名马,拓跋珪愤然于心。忍辱负重多年后,拓跋珪最终于登国十年(395年)七月在参合陂大败后燕,后燕军死伤甚重,元气大伤,气得慕容垂吐血。登国十一年(396年)四月,慕容垂病死,拓跋珪长出了一口气。七月,拓跋珪称帝,改元皇始,国号大魏,史称北魏。

皇始,是拓跋珪称帝的象征,是拓跋氏荣耀的开始。从出生到称帝,拓跋珪所遭受的劫难和压迫,非常人所能想象。正是在如此落魄的困境中,拓跋珪从一个流亡儿童,几经辗转,艰难复国,又一步步挫败强敌,成为世人瞩目的草原雄鹰,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和喜悦,不去告慰死去的父亲、祖父乃至拓跋部先人能行吗?再者,自己风光了,祖先也应跟着风光一把。为此,拓跋珪“追尊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资治通鉴》)。

北魏的前身比较复杂,可划分为史前时期、先代王时期、代王时期,拓跋珪的“远祖毛”,也就是传说中的拓跋毛,有幸成为拓跋珪的老祖。拓跋毛的这份荣耀,在于他留下了名字,他之前的六十多世均“载籍无闻”,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可以说,在追尊祖宗方面,拓跋珪有些歇斯底里,把凡是有记载的、有名字的祖宗追尊了个遍。在这次绝唱于史的疯狂追尊中,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这个没当过国君的世子成了献明皇帝,祖父拓跋什翼犍成了昭成皇帝。

拓跋珪追尊二十七代祖宗为皇帝,除了自身因素,还在于提高门楣,昭示北魏政权的合法性。虽然追尊了这么多皇帝,但有庙号的只有三位,其中神元皇帝拓跋力微为始祖,平文皇帝拓跋郁律为太祖,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为高祖,没超过“七庙”规格。拓跋珪此举,从民族来看,拓跋珪是鲜卑人,想一统天下,做大汉民族的皇帝,为巩固统治地位,必须接受汉族文化传统,置三庙以示低调;从国号来看,北魏自认为是曹魏的延续,曹丕追尊了三代,故效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