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蔡邕被诛悬案探秘 旷世逸才之死

时间:2017-05-03编辑:历史狂流

蔡邕(133〜192),字伯喈,是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西南)人。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名士,在社会上的声望非常高,被当时的人称赞为“旷世逸才”。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博才多学的名士,却在东汉末年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中被无辜杀害了。那么,蔡邕究竟为何会被杀害呢?

根据范晔《后汉书》中对蔡邕之死的详细记载,蔡邕是在得知董卓被杀以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叹息。于是,王允就认为蔡邕是董卓的同党。但是,在《后汉书》中还有一段记载:“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假用,邕恨其言少从,谓从弟曰:‘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邕乃止。”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董卓非常欣赏蔡邕的才学,蔡邕在董卓身边的时候,一有机会就会向董卓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但是董卓为人一向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劝告。蔡邕曾经对别人叹息着说:“董公性格刚强,又好掩饰自己的过失,最终是很难有成就的。我想找机会逃走,可是我每次弹琴都有那么多人围观,担心走到哪里也有人认识我。这可怎么办好呢?”结果到最后,蔡邕也没能逃出京城。由此可见,如果说蔡邕是董卓的同党,那么在董卓被杀以后,蔡邕是不可能还和王允共事的。可是既然蔡邕不是董卓的同党,并且根据史书中的记载,蔡邕帮助董卓处理朝政也是被逼的,并且王允也为董卓做过事,如果因此来定蔡邕的罪名,那么王允岂不是罪责更大,因为当初董卓入朝为官,就是王允和何进推荐的。既是如此,王允为何非要在董卓死后认定蔡邕是其同党,并将其杀害呢?这其中的缘由,就连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也困惑不解,所以只好认为是史书记载有误。

后世有学者认为,裴松之之所以会认为史书记载有误,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王允在杀掉董卓之后的转变。根据《后汉书•王允传》中的记载,董卓是王允的敌人,王允为了能够消灭董卓,从大局出发,隐思周旋,最终杀掉董卓。董卓死后,王允就以功臣的身份成了群臣之首。为了整治朝纲,树立自己的个人威信,王允决定杀掉几个曾经追附过董卓的大臣。根据南朝梁人殷芸在《小说》中的记载,王允是为了消解自已的个人恩怨才要杀害蔡邕的。近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的记载,蔡邕不是一个崇尚节义的党人,而王允却是党人时代的名士。所以,王允早就对蔡邕怀恨在心了。所以最后做出杀害

蔡邕的举动也就合乎逻辑了。

除此之外,后世还有学者从性格方面来分析蔡邕被王允杀害的原因。王允和蔡邕有过很多共同的经历,都曾为了反对宦官专权而斗争过,最终失败而惨遭陷害,被迫逃亡;也都曾在董卓专权的时候为他做事,又都是东汉时期的忠臣名士。但是两人在性格方面却有着极大的差别,王允是一位偏执、固守己见、心胸狭窄的人,因为自诩名士,交往之人很少;而蔡邕为人则心胸宽广、不拘小节,所以在三教九流之中都有过从甚密的朋友,例如桥玄、马日磾、王朗、卢植、曹操等都是他的至交。王允为人棱角分明,而蔡邕则平易随和。所以导致王允对蔡邕产生了很强的忌妒心理,因而无法容忍蔡邕的存在。当蔡邕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王允勃然大怒骂道:“董卓这个逆贼,好几次都差点毁了汉室,你作为皇上的臣子,应该对董卓的行为加以斥责,如今你却因为自己的私人情感,就忘却了国家,今天历数出董卓的罪行,你反而为他叹息,难道想要和董卓一样逆反吗?”于是下令将蔡邕杀害。至此,王允终于能够宣泄出心中多年的积怨,找到了报复蔡邕的机会。

经过总结,我们不难看出,王允一定要杀害蔡邕的原因不过是以下三点。第一,蔡邕和王允虽然都帮董卓做过事,但是董卓却比较欣赏器重蔡邕的才华,和蔡邕的关系也较为亲密。所以,王允只有杀了蔡邕才好向汉室交代。第二,蔡邕在董卓死后的确抱有同情之心,并且在没有分清楚场合的情况下表露出来。所以,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触怒了王允。第三,王允的性格原因,由于王允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所以就非常忌妒比他有才华的蔡邕。

一千多年来,对于王允为何非要杀害蔡邕这件史实,史学家们一直猜测争论不断,上述的每一个说法似乎都有可成立的史料依据,因此难以推断哪种才是正确的,结论也就因此成了一个谜。要想揭开这个真相,还需要史学家作进一步的研究考证。


更多精彩推荐:

曹操杀害孔融疑案探踪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顾茅庐 刘备三请诸葛亮确有其事吗

返回大全页:

我国古代文臣武将悬疑案件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