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秦始皇是怎么死的?秦始皇的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时间:2018-10-18编辑:浮泊凉

始皇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筑长城,修直道,开灵渠,又焚诗书,坑术士,行法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始皇清除了一切不利于大一统的因素,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开创了后世封建国家的基本治理模式。到此时,历史似乎表现出了某种莫名的必然,当嬴政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上承千年之封建,下启千年之郡县”的使命后,历史也就选择为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公元前211年,天文官向皇帝报告说天象有异,《史记》上是这样记载的的:“三十六年,荧惑守心。”在我国古代,天文官最关心的星象有两种,一种叫五星连珠,另一种就是荧惑守心。五星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五星连珠并不是说非得五颗行星像串糖葫芦一样连成一条线,而是以地球为中心,五颗行星同时出现在太阳的同一侧,相互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越小越难得,排成一条直线是最为难得的。因此,古人认为这种难得的天文现象一旦出现,就必是祥瑞之兆。据说汉高祖刘邦登基时,就出现了这种天文奇观。

与之相对,荧惑守心在古人看来是不祥之兆。“荧惑”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火星,“心”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心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蝎座。荧惑守心,就是说从地面上看,火星运行到靠近天蝎座的地方,和心宿靠得很近。

e87f79ff6bed11ab031950b74a0d9605.jpg

这原本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按照古人的解释,天蝎座是代表帝王的星宿,天蝎座最亮的一颗星代表的是帝王,两颗次亮的星代表的是皇子,如果火星运行到天蝎座,就是火星侵犯帝星,会给人间带来严重的灾难,或者是人民失去皇帝,或者是皇帝被人取代。总之,这是一个十分凶险的预兆。当始皇听到这个消息时,心中的不安可想而知。但这只是让始皇内心烦躁的第一件事,结下来的两件事,更让始皇夜不能寐。

同年,有人报告帝国的东郡有陨石降落,有人在陨石上刻下了“始皇死而地分”六个字。这六个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秦始皇会死,二是秦始皇死后天下会分裂。始皇听到报告后十分恼怒,下令地方官严查此事。经过排查,始皇一无所获,但他认为刻字的人一定就是附近的百姓,于是便下令:第一,将陨石周围的百姓全部诛杀;第二,将石头上的字抹去然后将石头烧掉。石头是烧掉了,但想到荧惑守心之事,再加上这次的天降陨石事件,始皇心里渐渐蒙上了死亡的阴影。于是,他命人写了《仙真人诗》,为他歌功颂德,以求添福添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始皇为天降的不祥之兆心烦意乱之时,又发生了一件怪异之事。这年秋天,朝廷的使者从东部返回咸阳时,在华阴县碰到了一个怪人,他手里拿着一块璧,拦住了使者的去路。然后对使者说:“为吾遗滈池君。”使者当即一愣,“为吾遗滈池君”,用的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武王伐纣,实际上是指始皇不得人心,会有人要讨伐他了。然后,怪人说了另一句话,把使者吓了半死:“今年祖龙死。”

当使者想要他详说时,怪人突然消失不见了。使者把这件事上报始皇。始皇说:“祖龙不是指我。”然后又说:“那人一定是山鬼,他只能知道未来一年的事,不会知道更多。”显然,始皇这是自欺欺人的话,他的内心已经极度不安了。于是,他让人查看这块玉的来历,结果查明,这是第二次巡游时始皇沉入江底的那块璧。这个结果让始皇始料未及,十分惊异,以至于半晌无语。结果,始皇的心病就更重了。

7eca8dbf576d9e726d9798fc7135f80c.jpg

古人多迷信,遇事好占卜,始皇也不例外。一年连发三件怪事,始皇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为了解除心中的恐慌和不安,始皇命人占卜,占卜的结果说,有两种办法可以化解这种不吉,一是迁徙,二是巡游。于是始皇决定,首先迁徙三万户,然后开始准备各项事宜,打算第二年巡游天下。

公元前211年,当始皇开始第五次巡游的时候,他是近五十岁的老人了。这次巡游距离他上次巡游整整隔了五年之久,如果不是占卜官说巡游可以消灾避难,以始皇的年纪,想必他是不会进行这次巡游了。

这年农历十月,始皇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咸阳出发了,他的第一站是到南方楚地的云梦泽,之后沿长江而下,过丹阳、钱塘、会稽。在会稽拜祭了大禹后,北上琅琊。从山东平原津渡过黄河后,也许是旅途劳累过度,也许是各地气候差异太大,始皇病倒了。《史记》的记载是:“至平原津而病。”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人说的疾病是两个意思,“疾”是指小病,“病”是指大病,也就是说,渡过平原津后,始皇得了一场大病。

此时,始皇想到了之前发生的种种不祥之兆,也感觉到了自己似乎大限将至,但一生争强好胜的他心有不甘,不愿相信死神的突然降临。于是他讳疾忌医,不准群臣提及“死”这个词,众人都缄默不语,不敢说话,只能看着始皇的病一步步恶化。没有人敢说始皇会死,也就无法劝始皇早早安排后事,始皇死前未指定太子,这就为后来赵高矫诏杀扶苏,拥立胡亥继位埋下了隐患。

不久,始皇感觉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下诏书,加盖玉玺,要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为他主持丧事。但诏书写好后,始皇的病情已经极重,负责“行符玺事”的赵高并没有发诏书给扶苏,而是将诏书扣留。

农历七月,始皇到了沙丘。沙丘,这是一片不祥之地。

公元前295年,已经禅位四年的赵武灵王以为自己选看墓地为名,请两个儿子公子何和公子章到邯郸郊外沙丘行宫。

武灵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对这两个儿子都很喜欢,因此在把王位禅让给公子何之后,武灵王觉得有些对不起公子章,于是决定为公子章要一块封地,在代郡让他也称王。这个糊涂的想法,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悲剧。

37bdddb0f55823f7246b4d364e79b24b.jpg

胡亥画像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难容二君。为了争夺权力,公子章决定先下手为强,以武灵王的名义邀请公子何,准备趁机将其杀死。但公子何早有防备,在发觉公子章的阴谋后,立即派公子成和李兑发兵救援,公子章战败,逃到沙丘宫武灵王那里。

此时,李兑打算向赵王(公子何)请示如何处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认为如果请示赵王,赵王一定不会让他们攻打沙丘宫。但如果不请示赵王,赵王最终会得到一个他最想要的结果。李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兵攻入沙丘行宫,诛杀了公子章。但对武灵王,没有人敢承担杀害前赵王的罪名。于是,公子成等人围而不打,武灵王被围在行宫内。

在围困了三个月之后,公子成料定武灵王已被饿死,于是打开宫门,为武灵王收尸。赵王在父亲被围期间,不闻不问,直到公子成报告说武灵王饿死的消息,他才象征性地哭了一场,然后下令厚葬。可怜曾经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赵武灵王,竟被活活饿死在这沙丘行宫。后人有诗凭吊曰: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明于此休。

年来月去春寂寞,故宫雀鼠尚含羞。

这块一代英主赵武灵王的惨死之地,历来被赵国视为不祥之地,始皇巡游到此,心中更加不安。俗话说,病由心生,始皇的心病到此愈加严重,病情急剧恶化……

没几天,始皇死在沙丘。始皇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却给后人留下了一大谜团:始皇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人只能从历史片段中不断猜测。主流的看法有两种,一种是病死的。理由是始皇为防止大权旁落,日理万机,过于劳累,始终处于亚健康状态,身体本就不太好。巡游开始后,始皇从西到南,又从南到北,经历严冬酷暑,旅途颠簸劳累,以五十岁的高龄,在七月的高温季节突发疾病而亡,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

另一种说法是被谋杀的。有三种可能:一是胡亥杀的。理由是秦始皇病中想将皇位传给扶苏,胡亥为了夺取皇位,杀害了始皇。二是赵高杀的。赵高接近始皇的机会最多,但他与蒙恬有恩怨,如果扶苏继位,蒙恬很可能会杀了他,因此当得知始皇要立扶苏时,他要杀掉始皇,矫诏立胡亥为帝,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三是李斯杀的。

因为一旦扶苏继位,必然会重用蒙氏兄弟,李斯就保不住自己的丞相地位了,所以下手杀了始皇。这三种说法,显然是后人依据三人在始皇死后的行为作出的推断,并无任何事实依据。首先,从能力上来说,胡亥的智商是明显不够的;从胆量上来说,李斯的胆子是绝对不够的;即使嫌疑最大的赵高,也无法从史料中找到他杀始皇的蛛丝马迹。

从证据角度来看,始皇病死的可能性更大。但无论如何,始皇是死了,享年五十岁。他肯定没想到,这趟为了消灾避祸的巡游,却成了他最后一次在人间展示权威。两个月之后,秦二世将始皇葬于骊山陵墓,让他到另一个世界统领他的千军万马,展示权威去了。

秦始皇生前创造了辉煌的功绩,但也犯下了不少错误。但在临死之前,他又犯了一个错:没有立太子,没有立皇后。

始皇不立太子,给秦帝国带来了又一场灾难。

始皇已死,秦国一无太子、二无皇后,这就让身为丞相的李斯极其为难。李斯第一件为难的事儿就是始皇死了,是该昭告天下,还是秘不发丧?

经过慎重的考虑,李斯选择了秘不发丧。理由是,始皇在第三次巡游的时候,走到博浪沙时,遭到刺客的袭击,虽未查出凶手,但李斯认为天下的反秦力量依旧不少,只是迫于始皇在世,不敢轻举妄动,一旦得知始皇驾崩的消息,反秦力量就会抬头,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斯的判断是极为准确的,始皇死后的第二年,大泽乡就爆发了起义,各地反秦力量迅速集结,秦帝国很快就崩溃了。

决定秘不发丧后,李斯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保住这个秘密。为了掩人耳目,李斯将始皇的遗体放在凉车中,每天按时为始皇供应饮食。随行的官员也被蒙在鼓里,照常向始皇上书,但文书实际上都由车中的宦官处理,只有李斯、赵高和胡亥及几个亲信太监知道实情。

巡游队伍开始准备返回咸阳,为始皇料理后事。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在返回咸阳途中,赵高将诏书未发给扶苏一事告诉了胡亥,并对他说:“皇上驾崩了,没有明确说要把帝位传给谁,只是说要将诏书传给公子扶苏,一旦扶苏负责皇上的后事,必然会被拥立为帝,到时候您就连尺寸之地也捞不着了,你看这如何是好?”

这是赵高在暗示胡亥,但胡亥的智商确实不敢恭维。他竟然傻傻地说:“这是父皇的意思,我能怎么样呢?”

赵高见他不开窍,就直接说:“现在的天下大权,就掌握在你、我和李斯丞相的手里,您想想啊,做人的臣子和让人做臣子,管别人和让别人管,那能是一个滋味吗?”

这次胡亥知道赵高在说什么了,但脑子依然转不过弯:“废掉长兄自立,是不义;违背父皇的遗诏,是不孝;做这样的事天下不服,是会遭报应的。”

赵高见胡亥如此,便说了一堆歪理:“商汤杀掉夏桀,周武王杀掉商纣王,都是以下犯上,但后人没有说他们不忠,而歌颂他们仁义。卫国国君弑父自立,孔子称赞他,并没有说他不孝……因小失大,日后必然会有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就会后悔……”

听完这一套歪理,胡亥动摇了。于是说:“现在父皇刚死,我们就考虑这个事,不太合适吧!”

赵高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这个时机,您就再也没机会了。”

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谋划。这样,赵高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的关键,就是丞相李斯。李斯作为百官之首,如果对此有异议,那赵高的计划肯定无法施行。于是,赵高找到李斯,要把李斯拉下水。

“皇上驾崩了,但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件事,皇上发诏书给扶苏要他回咸阳办理丧事,但现在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诏书还没有发出去。现在看来,立太子的大权,完全掌握在您和我手中。丞相您看这件事怎么办才好?”赵高先是试探性地问李斯的意见。

李斯听后十分吃惊,他没想到皇帝的诏书没有发出,竟然落在了胡亥的手中。但李斯是何等之人,明显看出赵高有篡诏改立意图,当下大怒:“始皇尸骨未寒,你竟然说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我出身贫寒,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而今皇上将天下安危托付给我,我是绝对不会辜负他的。”

赵高见李斯不为所动,就换了一种方式。

“你的才能与蒙恬、蒙毅比,如何?”“我不如他们。”“你的功劳呢?”“不如。”“深谋远虑呢?”不如。”“在天下的声望呢?”“不如。”“与扶苏的亲近程度呢?”“不如。”

李斯回答完五个问题,已经出了一身冷汗。赵高最善察言观色,趁机很关切地问:“丞相,您想假如公子扶苏继位,秦国大权必然落入蒙氏兄弟之手。蒙氏在秦国根基深厚,到时候您能不能保住丞相之位权且不说,您曾上过《谏逐客书》,一旦秦国再次发生排外事件,您的宗族都性命堪忧啊!”

赵高的攻心计取得了效果。李斯仰天长叹:“生逢乱世,只好以自保为重!”赵高进一步赞扬胡亥是个仁慈的公子,说了胡亥许多好话,实际上是在暗示李斯,胡亥就是个傀儡,大权以后依旧会掌握在你我二人手中。在赵高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之下,李斯的心理防线崩溃,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良心出卖给了魔鬼,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赵高把李斯拉下水后,三人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矫诏改立活动,准备杀掉扶苏,另立胡亥。首先,李斯伪造了一份诏书,诏书中说始皇立胡亥为太子。这就为胡亥篡位打下了基础。不久,李斯又伪造了另一份诏书,并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出,要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致扶苏和蒙恬于死地。这是赵高和李斯为拥立胡亥必须做的事,但这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因为始皇最信任的大臣——蒙恬的弟弟蒙毅随时都可能回来,到时候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原来,始皇死之前,为了祈求病情好转,派蒙毅到代县为自己向山川之神祈祷。蒙毅的离开为赵高实施阴谋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但蒙毅随时可能回来,这就使得这场阴谋极具风险。

诏书到达扶苏手中后,扶苏十分悲伤,但看到盖着玉玺的诏书,也由不得他不信,于是他走入房中准备自杀。但蒙恬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大祸,却保持了难得的冷静,他对扶苏说事有蹊跷,皇上把三十万军队交付你我之手,怎么能突然派使者要求你我自裁,而今皇上未立太子,难保不是他人的阴谋,希望公子能上书核实诏书内容的真实性。

但历史跟秦帝国开了个大玩笑,扶苏料定自己必死,没有请求核实,就悲怆地自杀了。假如当时扶苏请求核实诏书的真伪,很可能在z这段时间内,蒙毅会赶回,这样真相就将大白于天下,胡亥和赵高、李斯之流就不得不面对扶苏和蒙恬手中的三十万精兵,秦国的历史将被改写。

遗憾的是,历史不能被假设。

为了增加诏书的可信性,赵高等人命令巡游队伍改变既定路线,不直接向西,而是先向北走,做出一副始皇要巡视北部边疆的样子,这样扶苏就不会想到诏书有诈,使其迅速自杀,造成既成事实,从而顺利地实现他们的阴谋。扶苏果然中计,毅然赴死,结果奸人计谋得逞,毁掉了大秦刚刚创建的基业。

巡游队伍在炎热的夏天继续行进,由井陉向九原出发,就是由现在的河北石家庄西部走到内蒙古包头西部。由于天气炎热,始皇的尸体开始腐烂,不时发出一阵阵恶臭,为了遮掩臭味,赵高命人拿一些鲍鱼装到车上,想用鱼的腥气遮掩尸体的恶臭。行到九原,确认了扶苏已死的消息后,赵高等人立即命队伍沿直道南下,赶回咸阳为胡亥举行登基大典。胡亥登基后,才将始皇安葬于骊山陵墓。傲视天下的始皇,最终落得如此惨死的下场,恐怕是他当初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

始皇死了,扶苏也死了,胡亥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宝座,史称秦二世。秦二世的智商和能力,前文已经介绍过,指鹿为马的典故想必也是人尽皆知。秦二世实际上就是一个傀儡,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赵高本是胡亥的老师,虽然胡亥继位后赵高仅仅得到郎中令的封官,但由于其老师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他是沙丘之谋的主谋,因此二世将他视为恩人,他的权力实际上也就超过了丞相李斯,掌握了朝中大权。

胡亥的皇位是通过沙丘矫诏这种非正当的途径取得的,他心里有鬼,总是担心宗室贵族和朝中大臣对他质疑,因此他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皇位。

一天,二世问赵高:“人生苦短,就像白驹过隙。我现在已经君临天下,想要好好享受人生,一直到我寿终。我该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

赵高回答说:“令有罪者相坐诛……灭大臣而远骨肉……尽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

胡亥视赵高为老师,又把赵高视为恩人,对赵高言听计从。因此,胡亥开始按照赵高的建议,“灭大臣而远骨肉”。

要保住皇位,首先要杀掉的就是对自己有威胁的兄弟姐妹,于是,一场血腥的大清洗活动在秦国皇室展开了。

史书上留下来的关于大清洗的材料不多,主要有以下两件事。

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胡亥软禁在宫中,不久被以“不臣”的罪名赐死。“不臣”就是臣子做了出格的事,一般都是指冒犯了皇帝,再往上说就是有谋反的意图。公子将闾向来是皇室中最谨慎守礼的人,对这样莫须有的指控,他实在不服。他对传达命令的使者说:“我从来没有违反过朝廷制定的礼仪,也从来不敢不遵守朝廷的规定,更从来没有对皇上出言不逊、礼节不周,何以说不臣?我不奢求无罪,只想知道自己哪里犯了罪!”面对公子将闾的申辩,传令的使者无情地说:“卑职只是奉命行事。”催促三位公子自裁谢罪。公子将闾三人仰天长叹,含冤自杀。

另一位公子高,在得知胡亥要杀自己的消息后打算逃跑,但想到逃跑会株连自己的家族,于是想到了一个以自己的死换取家族安全的办法。公子高上书秦二世说,自己愿意为父皇殉葬,请求二世允许。二世自然十分高兴,立即答应了公子高的请求,还赐钱十万为他筑墓。这样公子高才避免了家族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