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鸿门宴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

时间:2020-07-27编辑:历史君

  项羽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人,他颇有梁山好汉的豪杰气质,譬如秦始皇东巡的时候,项羽看到秦始皇壮观庞大的队伍时说“彼可取而代也。”这是一句充满大不敬的逆言,却能足以看出项羽的天性中具有冒险家不安分的气质,当然,这也注定项羽不可能成为那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

  我把项羽的定义为一个侠客、豪杰和孤胆英雄式的人物,换言之,他的性格既是他的闪光点,也是他致命的缺陷,他就像毛姆所说的是一个性格双重矛盾的人。

  不过说项羽是一个侠客似乎有点牵强,毕竟他并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和情怀,他年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他更愿意当什么呢?

  万人敌,这是一种什么角色呢?是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一种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豪迈。

  项羽无疑是一个悲剧的孤胆英雄,他并不擅长抱团取暖,更擅长单打独斗,像一匹孤狼一样潜行在森林里,这必然让他成为一个传说。

  然而当他进入群体里面,他这种感性的豪杰气概便难以令他应对群体间的阴谋诡计,他会成为群体中一个突兀的存在。

  因为群体要求包容,要求融入,但项羽强势的性格就像一根尖刺让大家都不舒服。

  鸿门宴是尤为能够展现项羽的这种性格缺陷的场景,但我认为把项羽的性格视为缺陷不太恰当,只是把一个充满豪杰气质的人错误的放在了一个错误的场景中。

  当刘邦率先进入关中夺取咸阳时,项羽没由的感到愤怒,他的这种愤怒并不难理解,因为他认为举世只有自己是英雄,而亡秦事业这等荣光理应由英雄来背负。

  当叛徒曹无伤略施小计离间项羽和刘邦的关系时,项羽便立马失去了理智,凭着内心那股嫉恶如仇的气质的驱使要帅兵攻击刘邦。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然而项羽的这股愤怒来得快,去得也快,你会发现其实项羽是一个很坦荡的人,倘若他不喜欢一个人,他不会虚情假意,使用阴招坏招来击倒对方。

  他把自己一切的喜怒哀乐以及手段都摆在桌面上,少有保留的时刻。所以当刘邦找到项伯,希望通过项伯化解自己和项羽之间的矛盾,在项伯的调解下,项羽在鸿门宴上并没有对刘邦发难,由此失去了夺取江山的最佳时机。

  相比较于项羽的坦荡,我们不难看出项羽心思简单,为人坦荡的一面,当刘邦虚情假意的向项羽表达忠心时,项羽立马心就软了。

  范增在一旁三番五次的暗示项羽下令击杀刘邦,但项羽都默然不应。

  他选择沉默的原因不难理解,其实就是迈不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他认为自己就算要杀刘邦,也要在战场上光明正大的杀,而不是在一座帐篷里用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击杀,这不是英雄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