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揭秘:谁成就了关羽的忠义勇?

时间:2017-01-17编辑:历史狂流

许褚说:“这人太无理,为什么不擒之?”

曹操说:“他一人一骑,咱数十余人,怎么会不疑?我既然说了让他走,就不可再追。”

曹操望着远行的关羽对众将士说:“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曹操便自引众将回城,在路上还多次叹息关羽不能为自己所用。

在中国汉语里,“柳”与“留”同音,关羽辞曹后,曹操亲自插柳以示纪念。此后,当地百姓也在桥两侧遍植柳树,以此来纪念曹操对关羽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致使灞陵桥两岸至今柳树茂密,柳条拂水。

后人为充分昭彰关羽的忠、义、信、勇,桥西建关帝庙奉祀。清代许州知州甄汝舟有诗赞曰:“野水洄堤浸柳条,道旁残碣记前朝。长髯勒马横刀处,万古英风八里桥。”

这座灞陵桥成就了关羽人生中最辉煌的节点,同时也见证了曹操的爱才、惜才、放才的博大胸怀。这座桥成就了两位千古英雄。

到后来孙刘联合火烧赤壁,曹操83万人马一败涂地,最后只带数十骑落荒而逃,恰逢关羽伏兵华容道。关羽为报昔日之恩,放了曹操一条生路。因此两位英雄在灞陵桥畔的一送一挑,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千百年来传来美谈。

后来关羽败走麦城,首级被东吴送至曹操,重情爱才的曹操,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关羽。关羽的一生都与曹操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曹操的爱才、惜才,就体现不出关羽的忠、义、勇,而关羽的忠、义、勇最好的体现莫过于在许昌的这段时间。

“忠”是关羽文化的核心,“义”是关羽文化的精髓,“勇”是关羽文化的魅力。倘若没有曹操的爱才心切,没有把关羽留在许昌,没有给关羽那么多深入人心的感动,也许就没有了关羽日后寻找刘备的“忠”,没有了从许昌“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勇”,没有了赤壁大战华容道上义释曹操的“义”了。

关羽的“忠、义、勇”成就了以后关羽“神”一样的形象,使关羽由一个武将变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而这些,都与曹操分不开,也都与许昌分不开。可以说,没有曹操在许昌的识才、揽才、容才,就无法成就关羽的“忠、义、勇”。

只有曹操,凭着一个政治家的宽广胸怀,一个大丈夫的博大胸襟,信守着自己的诺言。作为领导者,只有笃守信义,才能取得部下的信任,进而取得天下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治理天下。这也是曹操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的关键所在。关羽的忠信固然可贵,但曹操的信义更让人肃然起敬。

站在灞陵桥畔,我们仿佛看见三国时期的那两颗耀眼的双子星座在苍穹闪现。它能让人感受到关云长挂印封金的尊严。他的横刀立马,扣击着人们的心弦。看桥头风吹云转,凭栏远眺,曹孟德奋勇拦雄,关云长提缰渐远,那一刻,魏武大帝内心的苍凉与愁绪依然刺痛着今天我们的心田。只有身临其境,把酒临风,才能够深切感受到英雄与英雄之间,心灵里总有那份壮美的共鸣和期盼。灞陵桥见证的是英雄与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动人瞬间。

从此,在许昌升起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光辉,时间越久越发灿烂!

123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