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薛灵芸为何会被献魏文帝

时间:2017-04-28编辑:历史狂流

薛灵芸是三国时期常山人。她的父亲薛业是一位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为人善良厚道,在当时很有声望。母亲陈氏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她的纺织和刺绣在当地堪称一绝。因为受到母亲的影响,年仅10岁的薛灵芸所绣的牡丹花,便可以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当真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薛灵芸的母亲跟随父亲住在亭旁,其老家十分贫穷,夜里妇女们时常聚在一起纺纱,在昏暗的月光下点燃麻藁照亮。

黄初二年,薛灵芸15岁,皮肤白皙,脸蛋白嫩,眼睛如水般清澈明亮,个子不高也不矮,这种情形一直到黄初七年都不曾改变。黄初七年,曹丕驾崩,薛灵芸整理好细软杂物,在临出宫之前,摸了摸自己的腰肢,依旧纤细如同15岁那年一样,又照了照镜子,皮肤也和那年没有什么区别,于是走到门前,整理了一个衣衫,照着门框比量一下身高,也与那年相差不大。薛灵芸离开魏国的时候20岁,20岁的薛灵芸和15岁的薛灵芸没有任何两样,20岁的薛灵芸即便是回到常山郡也可以找一个好婆家。

在薛灵芸17岁那一年,已经是容颜绝世。乡村中的少年,个个都暗慕薛灵芸,趁着昏暗的夜色,从门缝或者窗棂间偷看月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因为她引人人胜的美貌,和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表情,让这些窥艳的少年们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灯灭熄火,才会恋恋不舍的离去。但是因为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也只敢在外面偷偷地倾慕,没有人敢生不安分的念头。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居然连帝都洛阳都知道常山出了一位绝色美人,并且将这件事传到了魏文帝曹丕的耳朵里。

黄初二年,甄洛去世,曹丕为此一直闷闷不乐,虽然后宫佳丽三千,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他心动,多情善感的曹丕幻想着在杏花春雨、莺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未经雕琢的璞玉,就在这时,他听人说江南有一位绝色的美人薛灵芸,不仅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经她手绣的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为“针神”,因此向往不已。

然而,虽然当时曹丕称帝,但是整个中国并不在他的掌握之中,曹丕虽心有所望,但是却鞭长莫及,正当曹丕懊恼的时候,恰好江东孙权于黄初二年8月底派遣使臣奉表前来投靠魏国,曹丕因此大为高兴,一方面为了他的政权,一方面也为了他能够获得吴国境内的薛灵芸。

于是,曹丕派遣使臣前往吴国,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并且加“九锡”之礼。由此可见,曹丕的兴奋是不可抑制的。既然魏文帝这样看重自己,孙权自当十分感激,除了将大批的贡品送往洛阳,还听闻曹丕对于常山的一为姓薛的女子十分向往,就急忙下令常山郡守谷习办理这件事情。

谷习接到命令之后,亲自到薛灵芸家拜访,薛业因此受宠若惊,但是听说要将自己的女儿送到洛阳去当魏文帝的妃子,心中又有些犹疑,他想:“一个乡野俗女到了皇宫,怕是不能伺候好皇上,那样,小则女儿受冷落,大则牵连全家遭殃。”这样想来,他便婉言谢绝,谷习放下自己的身份,百般劝说,总算是获得了薛业的肯定。于是留下了千金聘礼,准备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赶行程,送薛灵芸前往魏宫洛阳。

生长在穷山僻壤的薛灵芸,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身边,现在即将要远离故土,况且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

着自己,因此心中感到无限的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中,每天以泪洗面。等到等车上路的时候,她的眼泪就像是涌动的泉水一般,哗哗直流,随从们用玉唾壶给她承接眼泪,只见流进壶中的眼泪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阳城的时候,壶中已经装满了血泪,后来世人便称女子的眼泪为“红泪”。后来成为了一个通用的典故,比方说红蜡烛垂的是“红泪”,子规鸟哀啼泣血等。据说唐代杨玉环被召进宫之前,“泣涕登车,时方寒,泪结为红冰”。清朝冒鹤亭曾经写《太清遗事诗》说:“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低徊。”其中的“夜来”一词便是指薛灵芸。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叙众人玩象牙筹:“黛玉宝钗取出几根来看,一面刻的是古来美人,一面是词句并各种饮例。大家都说有趣,当下说定由宝钗起令。宝钗抽了一根,刻的美人是薛灵芸,那面词句是‘问何因玉筋惹春红’,注‘善啼者饮,浓妆者饮’。笑道:‘这善啼的,除了林妹妹还有谁?’”或许薛灵芸的哭只有林黛玉可以比拟一二吧。

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女子似乎特别用心,他刚一听说薛灵芸动身的消息,先是派了500名吹鼓手前去迎接薛灵芸,接着亲自督促魏国机械制造部门制作了十辆迎亲专用的“安车”,派遣大批兵马护送,直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这些安车富丽堂皇,舒适安逸,每一辆车的车棚上都镶嵌着各种金银珠宝,车轮上全是是粉丹画上的漂亮的花纹,安车上装饰着龙凤图案,整个车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小宫殿;车身的四周还安装着百子铃,车行走起来,铃铛锵锵和鸣,清脆的声音回荡在山野中;所驾驶的骈蹄牛,可以日行三百里。这种牛是尸涂国进献的,蹄子和马蹄一样。

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等人,薛灵芸乘坐上安车继续向北,一路上魏文帝曹丕命令从人在道路两旁烧着石叶香。石头层层叠叠,形状就像如同云母一般,所散发出来的香味可以避恶疾,是进献的。曹丕之所以要将迎亲的事情搞得这般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了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扬魏国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以此来说明对吴乡一个乡野女子的尊重,从而感化东吴的臣民,让他们对魏国心悦臣服。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的地方,筑造土台,台高三十几丈,高耸人云,

并且在台子的周围点满了蜡烛,取名为“烛台”,准备在薛灵芸到来的时候,自己登高等待使臣到来的时候用。I

薛灵芸在去京师的路上,经过数十里就要点燃膏烛,久久不熄灭。车子经过的地方,尘土遮蔽了星月,当时的人称为“尘霄”。筑赤土为台,台基足有30丈,膏烛排列在台下,取名为“烛台”,远远望去就像是流星坠地。

在大路的两旁,每隔一里就埋设一根五尺高的铜柱子,以此来标注里程。因此有路人歌曰:“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清风细雨杂香来,土上出金火照台。”在那时,用铜柱子标志里数,便是“土上出金”

的意思。而“火照台”的意思就是膏烛的火焰在台的下面,汉代是火德王、魏代是土德王,“火照台”也就指汉亡而魏兴。“土上出金”则暗示着魏灭而晋兴。

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好是午夜时分,只因从城郊到城里的这段路上,排满了粗大的红烛,烛光闪闪,将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出生在乡僻、用惯了幽暗油火的薛灵芸,见到这种场面,都惊呆了,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

在距离京师十里的时候,文帝亲自乘坐雕玉的车辇出城迎接,远远地看着,车马滚滚,尘埃腾空,宛如云雾弥漫一般,不禁叹息道:“古人云: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因此,将薛灵芸的名字改为“夜来”。一直到见到薛灵芸,是她娇羞切切,淳朴清雅,就像是一朵远离尘世的荷花,美丽中透着纯洁,让曹操喜出望外,急忙上前手握她的纤纤玉指,一同登上玉辇,进人宫中。

精彩连载推荐薛灵芸为何被称为神针娘娘

返回大全页三国两晋美女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