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苏若兰的璇玑图暗含怎样玄机?

时间:2017-05-02编辑:历史狂流

—副“璇玑图”让才女苏若兰的名声大震,当时的江南才女数不胜数,然而北国一个才貌俱佳的苏若兰和她的“璇玑图”,就使得江南才子才女们皆尽失色,真可谓是月耀中天,群星失灿。

“璇玑图”从问世之日起,就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苏若兰巧织回文锦、千里传情的故事更是被誉为千古美谈。人们争相传诵,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真正可以弄通读懂的人却廖若星辰。就像苏若兰说的那样,“徘徊婉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只是因为这样,它虽然是一种杂诗,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却有着特殊的地位,1600多年来研究它的人世代不绝。历史上的骚人墨客纷纷题诗注文,不断为这一段传奇故事涂上浓厚的浪漫色彩,例如大诗人李白就写过这样一首诗:

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

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

北宋时期的黄庭坚也有诗一首:

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

亦有英灵苏蕙手,只无悔过窦连波。

曾经写下“开箱验取石榴裙”的女皇帝武则天也对“璇玑图”有着浑厚的兴趣,十分推崇,并且作《织锦回文记》称赞其图为“纵横反复,皆成文章,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古迈今。”不难看出,武则天对于“璏玑图”的欣赏之情。

在武则天之后,“璇玑图”越读越广,越读越玄,黄庭坚的“千诗织就回文锦”,已经读到了千首;明孝宗时期起宗道人将璇玑图分为七个分图,读诗达到3572首。明代学者康万民刻苦研究一生,并且撰写了《玻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一共分为五种,用来区分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是用墨书,没有办法分辨其体,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对于苏若兰的“璇玑图”读得最深最透的还是她的丈夫窦滔,在窦滔

的眼中,闪现的苏若兰日夜构思,苦思冥想、千针万线的情景,从诗中读出的是相思、悔恨和无尽的幽怨。苏若兰创作“璇玑图”的时候,对这841字能够组成的多少诗作自己心里也没有数吧!后人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了一种文字游戏模。841个字也可以视作是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棋盘上的学问》。

可以在诗文游戏中出现的,多是一些中性文字,死拼硬凑,虽然可以成诗,但是却也不可以凑出什么传世的名句,当初苏若兰仅仅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不仅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当然是她的旷世才情,这种才情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具备的,最重要的,还是她对丈夫窦滔的一片真情,这份真情,确是后世研究者们不曾具备的。

自从苏若兰之后,经历代诗人的潜心钻研,千姿百态的回文诗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一道大餐。

返回大全页:三国两晋美女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