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诸葛亮为何排斥魏延

时间:2020-02-27编辑:思慕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汉朝“举孝廉”,当然也产生了陈蕃等人杰,然而,过于考究德的体制,缺乏公平竞争的程序,也衍生了大量的伪君子,这些伪君子,大都是庸才。东汉的衰亡,说明“举孝廉”选才体制已经走入死胡同,而诸葛亮时期的蜀汉不以为戒,秉承“举孝廉”遗风,苦果尝尽。

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在使用王平魏延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刘备截然不同。刘备时期的蜀汉造就黄金一代。刘备用人也重德,但是他容忍个性并善于用人之长。刘备爱才,重魏轻王,诸葛重德,重王轻魏。刘备死后,诸葛亮碍于青黄不接的人才形势,不得不用魏延,但却时常把魏延纳入“普通战将”一员,甚至与陈式之流的三流战将并列。对其始终不放手使用,助长战绩平平的王平爬到魏延头上。

在蜀汉的君子大营里,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魏延是公认的军事奇才,但“以德治国”的诸葛亮,却一直对他限制使用。而才智平平的王平,从先锋到参军,从亭侯到汉中太守,一路高升。王平取代魏延,虽是诸葛亮死后形成的事实,但实际上以王代魏,已是心照不宣的事情。

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庸才总该分得清。王平与魏延,到底谁对蜀汉的贡献大,是不言而喻的。在接替马谡前,王平一直以偏将副手形式出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魏延自领汉中二十载,威震汉中。他的那句“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何等豪迈,四平八稳的王平,说得出此等豪迈之言吗?

庸才取代英才,必然导致的是国势的衰败。王平取代魏延之后的岁月,正是蜀汉由衰走向亡的末代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