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14编辑:历史狂流
唐太宗李世民一世杀伐决断,成就了一番伟业。可是他的子嗣却甚为凋零,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古代,要问当谁的儿子最为尊贵,估计十个有九个会回答说是当皇帝的儿子。试想一生下来就是龙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什么比这更如意的呢?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帝的儿子也不是十二分如意,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不过太宗的儿子却没那么好命。太宗共有14个儿子,就有12个死于非命。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天,1个被“幽闭”,2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他为他们操心劳神、洒泪顿足,甚至下过杀子诏。都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英明的唐太宗?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太宗十四子包括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
唐太宗的大儿子李承乾从小就聪慧,八岁即被立为皇太子,成为东宫之主。但成年后的李承乾无所作为,还喜好声色,骄侈荒淫。《新唐书》记载他一段言词说:“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而且为了稳坐他的太子宝座,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很嫉妒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后来,李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
第二子楚王李宽,出继给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第三子吴王李恪,武德三年(620年),封蜀王,贞观元年(627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第四子李泰,武德三年(1620年),封宜都王。四年(621年),进封卫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十年(636年),改封魏王,因心怀夺嫡之计,和太子各树朋党,意图谋反。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后,李泰也被“幽闭”起来,后改封泰为顺阳王,迁居均州的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高宗永徽三年(652年),薨于郧乡,年仅35岁。
第五子李祐,喜好打猎,鬼混度日,长史的谏言一句也听不进去。连累长史被太宗指责辅导无方。后来太宗还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643年),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被李祐派刺客刺杀,发动叛乱,事败。李祐被贬为庶人,赐死于内省。
第六子李情,喜欢在田间狩猎,却不避禾稼,把百姓辛苦栽种的庄稼任意践踏,毁屡次为非作歹,深为百姓所怨恨。曾令太宗大为恼怒,曰:“禽兽调伏,可以驯扰于人;铁石镌炼,可为方圆之器。至如情者,曾不如禽兽铁石乎!”被贬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653年),李愔再次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第七子李恽,贞观五年(631年),封郯王,十年(636年),改封蒋王、安州都督。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有人诬告李恽谋反,惶惧自杀。
第八子李贞,贞观五年(631年),封汉王,十年(636年),改封越王、扬州都督。“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从史家记下的这些宫廷轶闻,我们可以知道太宗I4个儿子,除李福、李治以外,其余都死于非命。《旧唐书》:“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不仅其他人这样说,其实太宗自己亦不好受,在颁布诏书杀李诏时,太宗“为之洒泣”,喟叹:“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
封建制度规定了这些“龙种”的特殊地位。封建帝王们原想以这些特权来抬高儿子们的地位,以便巩固家天下的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反面。这是封建制度使之骄侈取败的,英武如唐太宗,亦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