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30编辑:梓岚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宫廷喋血事件,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进而登上了帝位。
时间: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地点: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
双方主要人物:
秦王: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屈突通等
太子:魏征、冯立、薛万彻、谢叔方
中立者:李靖、徐茂公、李孝恭
重新换个角度,用经济学思维再来审视这场政变,诸多的问题便可以显目的呈现出来。
为何是秦王率先发难,而不是太子?
李世民主动发起政变,有两种可能性的结果,一是失败身亡,二是成功登上帝位。假如不发动政变,数年后太子登基,这位功高震主的弟弟,必然不会有个好下场,幽禁、非正常死亡在所难免。综合考量,主动发起政变尚有存活之机,更何况是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下,成功的机率将会更大。
太子,作为将来皇位的继承人,如果率先发难,也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兵败身亡,二是成功后,因此事而受到牵连,即使继承帝位,也是千夫所指。一切保持现状则是太子最希望看到的,待继承皇帝后,再来处理秦王问题。
李靖、徐茂公、李孝恭为何保持中立,拒绝参加?
李靖、徐茂公、李孝恭三人皆是当时著名的军事统帅,得到这三人的帮助,实力将会大增。但李世民在发动政变前夕,询问三人意见时,却都选择了保持中立,拒绝参加。
李靖在玄武门政变前,已经是一方统帅,曾带兵平灭了南方的萧铣、农民起义军辅公祏。换句话说,在唐王朝的统一战争中,李靖作为军事统帅平定了整个南方。以李靖的功绩,不论谁做皇帝,他将来得到的荣誉必不会少。
而一旦参加政变,假如成功,该如何封赏自己,假如失败,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所以说,李靖是在综合考虑了得失后做出最合算的决定。李孝恭作为李氏宗亲,也是平定南方的重要人物之一,与李靖当时的情况相似。果不其然,二人虽未参加政变,却也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前列。
徐茂公,便是后世的李勣。武德三年归顺唐王朝,其主要功绩是在李世民称帝之后。至政变前夕,曾跟随李世民攻打过王世充和刘黑闼,后与李靖一起平定南方。如此之功,因未参加玄武门政变,只列于凌烟阁倒数第二位。不过李勣在后来功勋卓著,死后备受哀荣。
而追随秦王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其功劳主要是跟随秦王时建立的,李建成一旦登基,所重用的必然是自己的嫡系。所以他们都是政变时,李世民最坚定的支持者。
诚然,我们不能排除这些人的优良品质,但他们都还是在自己的环境中做出的最正确、最经济的选择。附:在神探狄仁杰中,薛青麟便是名将薛万彻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