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15编辑:梓岚
刘文静是李渊、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的核心人物之一,有首谋之功,是李氏秦王府集团的重要成员,深为李渊所赏识。唐立,刘文静出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帮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
然而,李氏建立政权后不久,刘文静正是年富力强且有可以免两死的铁券,但最终还是难逃杀身之祸。武德二年(619年)九月,李渊就举起杀人的快刀,迫不及待地把这位为建立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功臣杀害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迫使充满理性的唐高祖甘愿冒惨杀功臣的骂名铤而走险,在基业建立之初,就把一个胸怀良谋的人中才俊毅然决然地送上断头台了呢?
史载,刘文静与裴寂共同参与了太原起兵,“定非常之谋”。大唐建立后,两人同获李渊的重用,刘文静自以为才能远远超过裴寂,又屡屡立有军功,而裴寂仅因是高祖李渊旧交,地位反而在他之上,因之心中不平。每次议论大事,故意和裴寂作对,由此与裴寂产生了隔阂。刘文静有一次与其弟通直散骑常侍刘文起宴饮时,酒后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一定要斩杀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出现怪事,刘文起为此忧虑,便召巫师来家,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
偏偏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便把此事告诉其兄,妾兄遂上告刘文静谋反。高祖将刘文静交付属吏,派遣尚书左仆射裴寂和民部尚书萧瑀审讯。刘文静说:“起义之初,我为司马,估计与长史地位相当。如今裴寂已官至仆射,居于甲第,赏赐无数。臣的官爵赏赐和众人无异。
东征西讨,家口无托,确实有不满之心。”高祖对群臣说:“刘文静此言,反心甚明。”李纲、萧瑀都认为刘文静不是谋反,秦王也认为刘文静在义旗初举之时,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及至平定京师,二人地位和待遇悬殊,故只认为刘文静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极力想保全他。
但高祖素来疏远猜忌刘文静,裴寂又乘机说:“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他,必遗后患。”高祖竟听信其言,杀掉了刘文静及刘文起,并抄没了其家产。刘文静临刑之前,拍着胸口长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果非虚言!”死年52岁。
作为一个谋臣,刘文静该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但是却不懂得收敛,这是其被杀的性格方面的原因,是其被杀的导火索。然而以李渊的理性和智慧,难道真的是因为刘文静与裴寂的意气之争才痛下杀刘文静之心的吗?刘文静被杀的背后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其实,李世民方面是刘文静被杀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刘文静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刘文静与裴寂因权力而不睦,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刘文静被告后,李世民出面为刘文静辩护,但是从这辩护词中,可以看出这就是李世民自己的内心写照。
在推翻隋朝的斗争中,李世民功劳比李建成大,但是李建成由于是长子的原因,当了太子,李世民成了秦王。李世民心中愤愤不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李世民与刘文静既有交情,又同病相怜。李渊显然也是看出了这问题,所以本来是可以放过刘文静的,但是最终决定杀鸡给猴看,通过杀刘文静告诫李世民。
刘文静为纳言时,高祖曾有诏书说,秦王及裴寂、刘文静三人为太原元谋功臣,“特恕二死(即可以赦免两次死罪)”。不料刘文静第一次犯死罪,就被杀死了。直到贞观三年(629年),太宗李世民才又恢复了刘文静的官爵,算是给他正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