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1编辑:文二
安史之乱后,叛军向唐朝的政治首都长安步步进逼。哥舒翰在潼关失守,附近的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郡的守将都弃郡而逃,长安危在旦夕。
潼关最为吃紧的当天夜里,玄宗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集禁卫六军和马匹。次日黎明,玄宗和杨玉环姐妹及众皇子、嫔妃、皇孙,还有大臣杨国忠等从禁苑西边的延秋门出宫。中午到达咸阳,县令早已逃走,杨国忠从集市上买来胡饼给玄宗充饥。
饭后又赶路,半夜才到达距京城八十五里的金城。当夜,从前线赶来报信的人说,哥舒翰被擒。次日,来到马嵬驿。随行将士个个又饥又渴,于是怒火中烧。杨国忠正好走过,士兵愤怒之下将他斩杀肢解。玄宗出驿让哗变的士兵返回部队,士兵拒不散开。陈玄礼说:“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不宜再在御前供奉,希望陛下为国法而舍割恩情。”
高力士劝玄宗说:“贵妃确实无罪,但是将士们已经杀死了杨国忠,而贵妃还在陛下身边,他们们能安心吗?望陛下好好考虑。将士安心,陛下也就平安了。”无奈之下,玄宗只得命高力士带杨贵妃到后面佛堂,用白绫缢死,陈尸在驿庭中,让陈玄礼等来验看。传说在运尸时,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位老婆婆拾得,此后又借机发了一笔横财。
根据《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贵妃死在马嵬驿,这也是为大陕西临潼华清宫多数人接受的史实。中唐自居易《李夫人》和郑隅《津阳门诗注》等均明确提到了杨贵妃死后葬在马嵬,郑隅还详细记载了玄宗命高力士移葬杨妃的情况。宋朝乐史的《杨太真外传》甚至说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于佛堂前的梨树下。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认为乐史可能是受了白居易《长恨歌》中“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影响。
一部分学者认为杨贵妃是死于马嵬驿,但不是被高力士缢死的,而是死于乱军的枪下,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一些唐诗的描述。如杜甫有《哀江头》一首,内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句。此诗作于安禄山占据的长安城中,所以他有可能在暗示贵妃并不是被缢死的,因为缢死是不会有血污的。
唐代另一诗人李益有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内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句,究其实也是讲贵妃死于乱军丛中,而不是缢死的。杜牧《华清宫三十韵》也说:“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意指贵妃是死于禁军士兵的乱枪下。
其实杨贵妃的死因在唐代还有多种猜测,除上述死于乱枪之外,还有人认为是吞金而死。刘禹锡《马嵬行》说:“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方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这种讲法在其他书中并不多见,陈寅恪先生也是十分怀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可能与“里中儿”的传说有关。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并不认为贵妃死在马嵬驿,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杨贵妃逃往日本了。在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被缢身亡的,乃是一个侍女,杨贵妃并没有死。她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在上海附近扬帆出海,漂泊到日本久谷町久津。
<img src="https://img.y5000.com/uploads/allimg/181101/c7c68b58d7e369f1ad475b343c99e95a.jpg" title="杨贵妃死亡之谜:杨贵妃究竟是马嵬身死还是流落民间?" alt="杨贵妃死亡之谜:杨贵妃究竟是马嵬身死还是流落民间?/>
唐玄宗曾命方士出海搜寻,至久津向杨贵妃面呈佛像两尊,贵妃亦以玉簪答复,但始终未能回归故国,最后在日本终其天年。据说,日本国至今仍有杨妃之墓,而日本著名演员山口百惠也称她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当时提出要缢死杨贵妃的陈玄礼本人其实与杨妃并没有深仇大恨,而且据史料记载,马嵬坡事件之后,他仍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器重,如果他真的让杨妃死了,玄宗应对他恨之入骨才对,怎会依旧信任他呢?惟一的可能就是陈玄礼通过斡旋,使杨妃保住了性命。
与上述大同小异的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确东渡日本了,但不是高力士和陈玄礼用的调包计,而是死而复生。日本学者渡边龙策在《杨贵妃复活秘史》中认为高力士仅是将杨贵妃窒息昏迷,杨贵妃醒后在舞女谢阿蛮和乐师马仙期的帮助下,往东南潜入襄阳,再漂泊到武昌,沿长江到达扬州。日本遣唐使团团长藤原刷雄将贵妃带上了海船,逃到了日本山口县的久津。
杨贵妃出走日本后,谢阿蛮和马仙期设法把杨贵妃东渡的消息呈达玄宗,玄宗闻讯,感叹不已,就派方士去日本找杨贵妃,并面呈两尊佛像,劝她回国。双方虽互通了消息,但杨贵妃最后未能随方士回国。
与杨贵妃逃亡日本的说法相似,另有一种新颖的观点认为杨贵妃逃到美洲去了。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称,杨贵妃并没有死在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到了美洲。这种说法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支撑,相信的人很少。
中国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杨贵妃最终流落于民间。俞平伯首先于上世纪20年代提出这一看法,他主要是对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进行了考释。他指出,白氏诗中说“似马嵬之事不足为恨”,看来只有生离才称得上“长恨”。白氏又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玄宗正是由于马嵬驿坟中没有杨妃的尸体,才遣方士四处寻觅。
白氏诗中又说:“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其实是说杨妃仍居于人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俞平伯认为马嵬事起仓促,杨贵妃虽被赐死,但未必真死,可另觅替死鬼。杨妃流落民间后,大约当了女道士。
唐代的女道士院就是娼家妓院,故杨贵妃最终沦落为娼女。所以对深爱杨贵妃的玄宗来说,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有不少学者赞成俞平伯的说法,并进一步作了论证。
杨贵妃是个有着倾国倾城美貌的特殊人物,她的死被蒙上了一层特殊的面纱。对美的追忆,使我们对杨贵妃的最后归宿,至今仍用不同的观点在阐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