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为什么唐朝能成为盛世王朝

时间:2020-08-07编辑:罗生门橘子

唐朝统一全国的军事活动刚刚基本结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起来了。李渊称帝以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世民在创业和统一战争中立有大功,李建成深感自己的皇位继权受到威胁,李世民功高盖世,也产生了觊觎皇位之心,双方进行明争暗齐王李元吉则与太子李建成站在一边。李渊对太子与秦王的矛盾采取息事宁人的调和方针,但不解决问题。

于是李世民便先发制人,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伏兵宫城北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史称“玄之变”。李渊便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便传位李世民,自己当了太上皇。李世民即帝位,明年改元贞观,他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渊和李世民为了巩固统治,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重新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在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在政治上,承袭并厘改了隋朝的制度,最重要的便是包括三省六部制在內的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尚书省下辖吏、户兵、刑、工尚书,六部分理各种行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韦省事亦职为宰相。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岀现权臣专权的局面。

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中央除三省六部外,还有殿中省,掌宫廷生活事务;秘书省,掌国家图内侍省,为宦官机构。有御史台,为监察机关。五监,即国子监、少府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九寺,即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

大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分理各种具体事务地方为州县两级。州的长官为刺史,县设县令。贞观十三年(639年)统计,全国有358州(府)、1511县。县下有乡、乡下为里。里辖百户,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设里正负责“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直接管理百姓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贞观十年(63δ年)唐太宗依据山川形势将全国分为10道,即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15道。道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是朝廷临时派遣按察使、巡察使进行巡检、监察的监察区,但它起到了加强对州县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