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4编辑:梓岚
景祐二年(1035) 二月,知兖州范讽被人弹劾,李迪、吕夷简奉宋仁宗之命处理此案,然而吕夷简却暗奏宋仁宗,说李迪党庇范讽。没想到宋仁宗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罢免了李迪的相职之位,复擢枢密使王曾和吕夷简同相,事实上,由吕夷简独揽大权。吕夷简竭力奉承宋仁宗天下大治的太平心理,极意粉饰,一味迎合,使宋王朝更陷人日益加重的统治危机之中。
亲政后的宋仁宗,效法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做法,广开仕路,每届科举人取名额竟多达上千人。也是从这时起,“殿试不黜落”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矩。由于取士人数的日益增多,恩荫无节,再加上外戚、内臣之类,进无辍止,使得本就多官多吏的局面日趋严重。
在和西夏的交战中,屡屡战败的宋军,所任的边将却越来越多。为备辽御夏,又不停地扩充军队,让军员比真宗时的40万,猛增了一倍多。因此,忧国忧民的朝野之士越来越为国家的兴亡、宋王朝的前途而担心,他们纷纷上书, 强烈要求变革图强。其中的突出人物就是范仲淹。
现实的严酷让宋仁宗也隐隐地嗔到了统治危机,开始有意着手更张政事,革除弊端。他想到了极力主张变法革新的范仲淹、欧阳修、余靖等人。于是庆历三年(1043)三月,增加谏官人额,选拔集贤校理欧阳修、余靖以及都官员外郎王素等人,供职谏院。四月,长期被贬外官的范仲淹、韩琦也被擢任为枢密副使。
七月,复迁范仲淹参知政事,以翰林侍读学士富弼为枢密副使。并亲赐范仲淹等人手谕,让他们条奏当世急务,并诏谕各地守臣,凡民间疾苦、有利国家之事,务公心咨访奏闻。九月三日,还在天章阁召见范仲淹、富弼诸臣,赐坐和笔札,令他们疏奏革新政事。
范仲淹不久便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奏疏,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即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与此同时,富弼、欧阳修、余靖、韩琦等人也相继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对于这次大改革,宋仁宗对他们的建议也是真心地 一一采纳,尔后颁发诏令,大力推行这些主张与建议,名为“新政”。
“新政”在宋仁宗的极力支持下逐步实行。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新政的实施从一开始,就遇到朝廷中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在谏官王素、欧阳修等人上疏建议改革弊政之时,翰林学士苏绅就严厉指斥他们是“虚哗溃乱”、“谋而僭上者”。
特别是反对派为抵制新法顺利实施,借宋仁宗最忌讳、几次下令申禁的“朋党” 一事,掀起了波澜吕夷简被罢相后,曾起用判蔡州(今河南汝南)夏竦为枢密使。任职 不久的夏竦,遭到谏官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弹劾,宋仁宗便罢免了夏竦,以枢密使杜衍代之。
同时,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被“新政”触及了。假如真的要实行“明黜陟”、“抑侥幸”,一大批贪官污吏与高官贵勋的利益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损害,这当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致其首先发难,毁镑新政,而且愈演愈烈。再加上朝中“朋党”之论更是如雷贯耳,让本就对新政有些疑虑的宋仁宗更加动摇。
而以王伦为首的兵变起义又在京东地区发生了,陕西地区发生了以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还有不少地方发生蝗旱之灾,这些都让宋仁宗很头痛,把实施新政也与此联系起来,推行新政的信心渐渐丧失,最终竟然决意牺牲革新派,而向反对派妥协。
似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就这样夭折在宋仁宗的手里,跟随而去的还有他立志图强的信念。要是他坚持把新政走下去,或许宋王朝就不会沿着之前的老路勉强地继续走下去。
下一节:宋仁宗急需稳定朝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