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5-04编辑:历史狂流
由此我们任然不能说赵光义就篡了哥哥的位,还有几个疑点没有解决。为什么赵匡胤没有在活着的时候立太子,并且还屡屡临幸晋王府。这就更有意思了,赵匡胤死时多大五十岁,这不是春秋鼎盛的时候,进一步开创事业的时候,赵匡胤死前一切迹象都表明赵匡胤不可能突然死去,试想自己这个时候为什么要立太子,立了之后让他们变得互相争斗发生唐朝开国三代那样的悲剧。再说临幸晋王府,都知道赵匡胤疼爱弟弟这根本不足为奇,赵匡胤对待那些威胁自己皇位的老大哥们都是杯酒释兵权,何况自己的弟弟,恩宠都属于正常。再说如果赵匡胤传位晋王怎么可能要迁都洛阳,安排其他势力来牵制晋王,不好好培养呢?所以赵光义是篡位毋庸置疑,而且凶狠但很诚实的辽国人就在史书里记载:“赵炅假名实篡也”。赵炅是赵光义登基时改的官方名字,就是说赵光义是篡位的。
那么赵光义有可能亲手毒死了自己的哥哥吗?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那么赵匡胤怎么死的呢?这就要说那位医官了,医官是怎么知道皇帝驾崩的,只能有一种解释,他早就知道会有今天。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在平时给皇帝的药中动了手脚,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控制药物剂量,让一个人肝肾慢慢受到损害,让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整个事件下来是那么的滴水不漏,可见文官集团在政治斗争中的能量,这也直接导致北宋此后一百多年的问题。
虽然平稳的当上皇帝了,但是没有卓越的功劳,别说本来就不服自己的武官,文官们都有可能反水。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赵光义发动了北征幽燕,但是我们都知道由于,赵光义立功心切,不顾征服北汉的疲劳之势,急行军围攻幽州。结果自己又没有大哥那种战必胜攻必克的决心,被人家来回牵制,甚至面对敌方主将冲击中军大营时手足无措,想当年的北汉皇帝刘崇似的,玩命得跑几十万军队都不要了。这次回国后,他受到了更多的质疑,他急需要一个事情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因为就在他自己逃跑的时候,军中就响起了立随军的德昭为皇帝。但是由于赵匡胤训练的这支军队,是有别于五代军队的讲纪律的部队,所以他们还是等待赵光义的消息,幸好三天后传来了赵光义还活着的消息,赵光义才保住了皇位。
就在赵光义着急上火的时候,好消息来了,赵普进京要求见皇帝,声称杜太后和太祖皇帝有约定立赵光义为帝。这是怎么回事呢,赵普说杜太后在弥留之际,要求皇帝百年之后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说皇帝的儿子们都太小,怕再发生五代的事。并且找来赵普作见证,把这个约定写在锦帛上,封在金匣交给一个宫女保管待日后打开。这是真的吗?估计大家自己心里都很鄙视,这是把大家当成傻子了。很明显皇位继承那么大的事怎么可能让个宫女知道,再说了杜太后去世太祖皇帝才多大三十多岁,有那么着急考虑后事吗?有人会说杜太后有远大眼光的人说不定就会这样做了呢?
不错杜太后确实是位很有见识的母亲,我猜测杜太后确实有可能说过将来皇子太小传位赵光义的话,但那只能是谈话级别的。赵匡胤再怎么孝顺也不可能在这件事上,任杜太后摆布,何况以杜太后的聪明更不会做出公然偏袒赵光义的事,这不是让他们兄弟不和吗?何况这种东西只会让赵匡胤立马打击赵光义,就不可能有后来做大的可能了。这样的东西赵普早不进献偏偏在三年之后才进献为什么呢,因为赵普在太祖朝是赵光义的政敌,这些大家都知道的,所以赵光义登基之后,各种为了上位的官员开始打击赵普讨好赵光义,赵普一开始不以为然时间久了扛不住了,他最终选择再次上朝,所以这只是他重登宰相大位的投名状。至于杜太后有没有说过让赵匡胤百年之后立赵光义的话,我觉得是说过的,只是那可能只是家常聊天的时候说的,被赵普听见了,作为赵匡胤的战友他意识到了赵匡胤的位子可能受到威胁,所以才会打击赵光义,面对被打击的弟弟,赵匡胤选择站在弟弟这边,把赵普贬回家了,这却贻害无穷,惜栽惜栽!
上一篇:中原一个强大民族为何会集体消失?
下一篇:岳飞究竟被谁所害 出师未捷身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