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宋仁宗唯一遗憾未能与生母相认

时间:2017-06-28编辑:梓岚

喜欢看包公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包公外出巡视,行至半路,突然一阵怪风吹落了他的帽子。包公觉得这风来得蹊跷,就跟随骨碌碌向前滚动的帽子来到一座破窑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虽然衣衫破旧,面容憔悴,却不失大家风范。老妇得知来者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时,不由得双泪长流,一声“包卿”叫得包公大惊失色——这"包卿”可是普通人可以唤得的?

原来,这瞎眼老妇是当今天子宋仁宗的亲生母亲、真宗皇帝的宸妃。因为她生下皇子,遭人陷害,诬为生下怪胎的妖孽,多亏宫人冒死相救,才逃出深宫,隐姓埋名至今。可怜她身为国母,却不能母子相认。包公起先不敢相信,但看过老妇取出当年真宗皇帝留给她的玉佩,才知老妇所言是真。于是将她带回京城,并设计使仁宗认母,使奸人受惩。这就是由包公追“落帽风”引出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故事虽是虚构,但并不是完全捕风捉影,宋仁宗的生母问题,确曾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链,而宋仁宗终生未能与亲生母亲相认相亲。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宸妃姓李,原是宋真宗刘德妃的侍儿,庄重寡言。生下仁宗后,进为才人,后为婉仪。当时,刘德妃被立为皇后,因无子,就把襁褓中的仁宗认为自己的儿子,命杨淑妃保育,而李婉仪却失去了亲自抚育儿子的资格。宋仁宗即位后,李氐默默地处在先朝娱御之中,不敢有一点母以子贵的表现,其他人因畏惧刘太后的威势,也不敢对仁宗道出真相。因此,仁宗一直以为自己是刘太后所生,呼之为“大孃孃”,称杨淑妃为“小孃孃”;母子间一直感情融洽,嫌隙不生。

明道元年(1032),李氏病重,方进位宸妃,不久即病故,享年四十六岁。刘太后准备用一般宫人的礼仪治丧,宰相吕夷简上奏建议丧礼从厚。刘太后唯恐在座的仁宗听出破结,急忙引他走开,然后独自回到帘下,怒问吕夷简:“一宫人死,你提出厚葬,是否想离间我母子关系?”吕夷简从容回答说:“太后若念刘氐之后,则丧礼宜从厚。”一句话提醒了刘太后:万一日后仁宗得知身世,痛感生母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迁怒于刘氏后人!于是,马上命令以一品之礼安葬。吕夷简又密令经办人员以皇后的服饰装殓,并用水银宝棺,还对经办人员说:“日后别说我没有提醒过你们。“

次年,刘太后崩,宋仁宗号泣过度,茶饭不思。杨淑妃(此时已为章惠太后)劝他说:“此非帝母,帝自有母。”(一说是燕王告诉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方知自己身世,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溢章懿。又亲临所滨之处祭告,同时派兵包围了刘氏府第。到了奉先寺,启棺后,只见宸妃面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没有鸩杀的痕迹,才证实了传言之妄,于是撤去围兵,在章献刘太后灵前焚香泣告,从此更加崇敬刘

太后。

为了弥补一下对亲生母亲的愧疚之情,宋仁宗对李氏家族宠赉甚渥,一再擢升太后之弟李用和的官职,还将福康公主下嫁李用和的儿子李玮。可叹的是,宋仁宗虽然终于知母认母,但亲生母子一日也没能相聚,贵为一国之君,却陷此人间悲剧,谜虽破,也留下终身的遗憾。


下一节:郭皇后为什么会突然暴毙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