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8编辑:梓岚
包公墓葬,史籍记载有两处。据《大明一统志》《合肥县志》和《包氐家谱》记载,包公死后葬在安徽省合肥市;而据《河南府志》所载,是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两说均有可靠的史料依据,加上民间种种传说,给包拯墓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使两处墓地孰真孰假,千年莫定,成为难解之谜。
1973年,因合肥钢厂扩建的需要,对包拯及其家族墓地进行全面清理和发掘。历时四个月,发掘出包拯长子包缭夫妇合葬的二号墓;长孙包永年的三号墓;次子包缓夫妇合葬的四号墓;南宋以来一直被人当包公墓膜拜的五号墓;以及墓地被破坏后,包拯夫妇迁葬的一号墓。一号墓中有一具男性骨架,基本完整,据鉴定年龄在四十岁以上,与包公情况相符;此外还有一个疑冢。
最后,又根据当地老人追忆的袓辈传言,意外地发掘出包公原葬的六号墓,其中有陪葬木俑“十二时神”,是确定包拯墓的重要物证。在一块墓地上,有包拯原葬墓、迁葬墓、张冠李戴墓、以假乱真墓,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考古发掘上也是罕见的。
人们在复杂的情况中,得出如下结论:一、包拯确实安葬在家乡合肥,有洋洋数千言的墓志和经科学鉴定的头骨为证。二、包拯夫妇墓是大型石室墓,超越了《宋史》所载的有关规定,可见墓主生前受到朝廷的特别恩宠。三、包拯墓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为金兵所破坏,棺骨迁至一号墓安葬,原墓废为耕地。四、庆元五年(1199)重修时,把包拯之妻董氐墓当作包拯墓,供人长期祭奠,因此民间流传着“包拯墓是假的”之说。
至此,千年的包公墓之链可说是解开了,包公墓在合肥市东郊,已成定案。
但是,河南巩义市的包公墓又如何解释呢?它坐落在宋真宗的永定陵附近,是一座高约5米的冢墓,从风格与规模看,确是北宋高级官员的墓葬。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修的《巩县志》中,已明载包拯墓位于县西宋陵中,距当时已有好几百年了。巩义市为什么会有包公墓?它修于何时?它与合肥包公墓有什么关系?一连串的疑问,难以回答。
有人认为,巩义市包公墓离宋仁宗墓远而离宋真宗墓近,史书也说是“陪葬真宗陵”。可是,包公的全部政治活动都在宋仁宗时期,为什么要他陪葬真宗?于是推测,包公墓中埋葬的,可能是另一位陪葬真宗者,因年长日久,附会于包拯。也有人指出,包拯自死于开封到合葬,中间经过一年零三个月,可能暂时安放在巩县,留下了一个衣冠冢。人们出于对包公的敬重,不忍心废弃而精心修缮,使之冢大碑高,符合包公的身份,因而使后人真假难辨。
巩义市包公墓的真相究竟如何?人们期待着考古发掘早日提供答案。
下一节:"皇祐钱"是否真的存在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