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苏洵父子谁才是“苏老泉”

时间:2017-06-28编辑:梓岚

南宋王应麟所作《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说的是北宋苏洵年长后致力于学,大器晚成的事情。苏洵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字明允,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史传记载,苏洵直至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闭门读书,遂通晓六经、百家之说。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携二子苏轼、苏撤一同前往京师赴试,经人介绍认识了韩琦和欧阳修。

欧阳修奏上苏洵所著文章二十二篇,士大夫争相传阅,朝廷任命他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其后,苏洵以文安县主簿的身份参与修纂建隆以来的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苏洵尤长于古文,笔力雄健,议论畅明,世人将他与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并将他们一同列入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中。王应麟借用苏洵的故事,意在激励青年学子刻苦攻读。

由于《三字经》是一部在后世广泛流传的启蒙读物,苏老泉便成为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然而自明清以来,学者中不断有人指出其中的谬误,认为王应麟出于疏忽,将“老泉”这一本是苏轼的别号张冠李戴地误加在苏洵头上。经过许多人考据论证,上述看法似乎已成为定论,因而章太炎在重订《三字经》时,便将王应麟的原文改成“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自此,有关这一问题的争辩,也就偃旗息鼓了。但是,近数十年来,许多论著和工具书在介绍苏洵的生平时,仍然沿袭了“号老泉”的说法。于是,旧话重提,学术界又为此进行了一场争论,形成一桩至今未了的公案。

持“老泉”为苏轼别号之说者,引述叶梦得《石林燕语》的记载为依据,书中称:“子瞻晚年号老泉山人,以眉山先茔有老人泉,故云。”又称曾在卷册间见“东坡居士老泉山人”八字印。据此而言,老泉为苏轼之号可谓是铁证如山了。持老泉为苏洵之号说法的人,则以《瑞桂堂暇录》的记载为依据,此书称:“老泉携东坡、颍滨谒张文定公,……文定语老泉:‘皆天才,长者尤明敏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以此言之,老泉之号似乎又非苏洵莫属了。

上述二说,皆有宋代文献为证,应说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不过,目前看来,倾向于“苏轼说”的人较多一些,他们提出了下述理由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其一,苏拭行文中从不避讳老泉二字,而在避讳之制颇严的宋代,如果苏洵确号老泉,作为儿子的苏轼却不加避讳,是难以想象的。其二,在与苏洵同时代人的文章中,从未见过有称苏洵为老泉的。如果苏洵确有此号,同时人不会不知晓,而称人字号实为古人的惯例,因此同时人不称此号是难以理解的。

持这一观点的人,还推测发生张冠李戴错误的原因,指出苏洵夫妇葬地有老人泉,苏氏子孙即以老泉称其墓地,两宋文人不察,遂以墓地名称苏洵,又讹为其号。他们还指出,苏轼曾在元丰年间贬于黄州,至元祐年间因思念故里先茔,自号老泉,常作画自书老泉,或钤以“老泉山人”“老泉翁”等印章,但知之见之者甚少,以致造成了后世的谬误。此说看似合情合理,但事实真相究竟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下一节: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