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6-29编辑:梓岚
《水济传》中,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都有诨号,待到全书读完,掩卷遐思,人们不禁会为这些诨号之妙拍案叫绝。它们有的表现人物本事,如智多星吴用、神算子蒋敬;有的展示人物形象,如赤发鬼刘唐、青面兽杨志;有的点出人物武艺,如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有的勾画出人物性格,如拼命三郎石秀、霹雳火秦明;还有的是说明人物身份,如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
总的来说,这些诨号都起得十分贴切,与人物特点融为一体。当你读到入云龙公孙胜,你会感受到那种闲云野鹤般的洒脱;读到神行太保戴宗,你会想象他那种一日千里的来去匆匆;读到笑面虎朱富,你会看到笑容可掏下的机智;当然,读到黑旋风李逵,你无法不看到一个性格如火、说干就干的黑大汉……然而,一百零八将的浑号也有让人感到费解的,如名列首位的“呼保义”宋江,就是其中之一。
宋江有两个诨号,一个叫“及时雨”,另一个就是“呼保义”。在《宣和遗事》《癸辛杂识》等史料中,只称“呼保义”,不见“及时雨”。元曲中,或称“呼保义”,或称“及时雨”,颇不一致。《水浒传》里,一直是两者并用,只是口头上提及宋江,多称“及时雨”,而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如忠义堂前的绣字大旗上,则赫然绣着“山东呼保义”几个大字,以与“河北玉麒麟”对举。可见,“及时雨”是一般口头的称呼,而“呼保义”才是宋江正式的诨号,运用于正规场合。然而,如果说“及时雨”这个诨号与宋江乐善好施的品行十分吻合,那“呼保义”却是何解呢?
宋朝武官官阶名称中,有一个八品以下的下级官阶:保义郎。“呼保义”中的“保义”二字,一般认为就是保义郎的简称。问题是,为什么要在“保义”之前,力口上一个“呼”?
周密的《癸辛杂识》中收录了袭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其中的《宋江赞》说:“不称假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这里,以“保义”与“假王”对称,而“呼”与动词“称”对举,足见此处的“呼”也是动词,是“称为”或“呼为”的意思。那么,呼保义就是“呼为保义郎”的意思了。宋人庄绰在《鸡肋编》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徽宗把皇位传给儿子之后,与蔡攸、近侍一起微服乘舟至洒上,兴致勃勃地到市场上去买鱼,沽人称他为“保义”。可见,称呼别人为保义郎在宋代是常有的事,这与当时好称读书人为“学究”、现代人喜欢称人“老板”是一样的,都是对别人的恭维。
在宋代,朝廷还往往用保义郎的空头官衔来笼络人。有时笼络忠义军首领,如《宋会要辑稿》兵二:“靖康元年六月一日敕节文,劝募到乡民丁壮忠义社,各使推择首领,自相团结,若得千人以上,与借授保义郎。”有时又是笼络输财出力的士民,如同上书职官五十五记载:“靖康元年五月十八日,尚书省言:‘昨降诏:天下士民有能推其财谷赢余以佐军兴者,各以名闻,等第推恩……如沂州沂水县民程渥献斗五千石……已与补保义郎。”出力献财,便得保义郎之称号,这是因为当时一般人以有保义郎之衔为荣耀,故而恭维别人为保义郎成为一时的时髦用语。
宋江是被“逼上梁山”的,他念念不忘的是“招安”,他乐意别人称他为保义郎,也喜欢自称保义郎。元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第五折中宋江自白曰:“安邦护国称保义,替天行道显忠良,一朝圣主招安去,永保华夷万载昌。”虽是出于杂剧,但很能体现宋江的心态。照此分析,宋江用“呼保义”的诨号,不仅不足为奇,还是很顺理成章的了。
下一节:方腊起义与《容斋逸史》是真是假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