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9编辑:梓岚
在杨家将的故事里,经常对杨家提供支持帮助的朝廷大臣有两 个,一个是八贤王赵德芳,一个是寇莱公寇准。赵德芳确是赵匡胤的儿子,但他二十出头就病死了,与杨家没有多大干系,故事中的须发斑白、德高望重的赵德芳完全是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而寇准活跃在北宋政治舞台上40余年,有胆有识,正直敢言,干出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寇准是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北)人。宋太宗取进士,往往选壮 年持重者。于是有人劝年方19岁的寇准增报年龄,参加科考,他断然拒绝。结果这年寇准还是考取了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
寇准初授官大理评事,当即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他直言进谏,往往切中时弊。宋太宗曾将自己任用寇准与唐太宗任用魏征相比,足见寇准的识胆谋略非同寻常。
有一次,寇准向太宗奏事,因言语过激,太宗龙颜大怒,拂衣而起,宣布退朝。寇准走上前去,拉住太宗的衣角,要他继续听下去,直到太宗作出决定,才算罢休。事情过后,太宗仔细想想,觉得寇准犯颜直谏,是真正的忠良之臣,值得大臣学习,于是把自己视为珍宝的两条用通天犀制作的玉带赐给了他一条。
淳化二年(991年),年方30岁的寇准被任命为同知枢密院事(相 当于副宰相)。寇准正直敢言,血气方刚,难免得罪人。朝廷中不少人 对他心存芥蒂。他与知院事张逊争论多次,从此结怨。后来两人在太宗面前唇枪舌剑,互相揭发隐私。太宗觉得有失大臣体面,一气之下把他们都贬为地方官,寇准被贬官去了青州。
寇准走后,太宗一直放心不下。有一天,他问身边的人寇准在青州过得怎么样?他周围的一帮小人忌恨寇准,便说青州是个好地方, 寇准在那里过得很好。没过几天太宗又问起这事,手下人揣测太宗还想起用寇准,于是说寇准在青州悠闲自在,天天烂醉如泥,皇上倒是没忘记他,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想念皇上? ”太宗听了默不作声,但第二年,他还是把寇准召回京城,任命为参知政事。
宋真宗即位后,寇准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1004年),辽兵不断骚扰河北一带,往来徘徊,飘忽不定,没有作战的意思。寇准说辽兵在麻痹我们,大战即将来临,必须做好准备。”果然,这年冬天,辽圣宗和萧太后亲率20万大兵大规模入侵,兵临溲州城下。 报告军情的紧急文书一夜送来了 5封,寇准并不开封,饮酒谈笑一如平日。第二天,同僚把这件事报告了真宗。真宗大惊,询问寇准。
寇准说陛下亲临澶州,定可取胜。”真宗感到为难,于是召来其他大臣商议。不料,这帮大臣们不提抗敌之事,却在争论向哪里逃跑,将都城迁往何处。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请求皇帝到金陵去;陈尧叟是蜀地人,请求皇帝到成都去。真宗又拿不定主意了,只得再把寇准找来征求意见。
寇准知道是王、陈二人在捣鬼,但假装不知道,对真宗说如今陛下神明威武,文武大臣精诚团结,陛下亲征,自然旗开得胜。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社庙,到边远的地方去呢?如果陛下退避,人心就会崩溃,敌人乘势而入,江南恐怕也难守了。”最后寇准厉声说道谁再言迁都逃避,动摇军心,就先砍了谁的头!”寇准据理力争,真宗决定御驾亲征。
宋代的澶州城,夹黄河而筑,分成南北二城,中间有一座浮桥相连。真宗到了澶州,契丹军队气势正盛,大家都请求皇帝暂留南城,观察敌情。寇准说陛下不过黄河,人心自然恐惧,军威不能振作,敌人气势会更盛,如何能够获胜?我们各路兵马都已占据要地,敌人已是强弩之末,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真宗于是渡过黄河,坐临澶州北城门楼上。士兵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辽兵听到欢呼声,惊愕不已,连队列都乱了。
辽军在渣州城外与宋军相持了十多天,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士气日益低落,孤军深入而不能速战速决,犯了兵家之大忌,不得不提出讲和。寇准不同意,但真宗与大臣们还是胆怯,于是双方在澶州城下签订了和约。
寇准立下大功,声望日高,朝中权贵大臣更加嫉恨他了。王钦若 对真宗说当时寇准把您当成赌注,孤注一掷,想想真是危险啊! ”真宗也一直有些后怕,由此逐步疏远寇准。其他人也乘机陷害他,结果 寇准的官职被一贬再贬,又去做了地方官。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不久死在了那里。11年后朝廷回想起他的功绩,才又追赠他为中书令、莱国公,所以后人称他为寇莱公。
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率大军南侵,纵兵深入,围瀛州(治今河北河间), 直逼贝州(治今河北清河)、魏州(治今河北冀县),宋朝上下震恐。参知政事王钦若等畏敌,密请宋真宗放弃汴京南逃。新任宰相寇准力排众议,促使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
辽兵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而宋朝君臣厌战者最多,双方都有议和的意图,于是 在澶州城下签订和约。和约规定:宋每年交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双方各守边界,不相侵扰。历史上称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这是一个屈辱妥协的和约,但是它结束了宋辽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为双方的和平交往创造了条件。
下一节:范仲淹大力改革 实施庆历新政
返回章节首页>>>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割据 与金辽长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