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历史上金匮之盟存在吗

时间:2018-06-25编辑:梓岚

宋太宗赵炅,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

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但是“金匮预盟”在初版的《太祖实录》却未见记载,在第二次编修的新录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确有其事,仍疑点重重。

“金匮预盟”为赵光义当皇帝进行了辩护,也证明他是正当登上皇帝位置的。但是,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有许多人认为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了。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关于“金匮之盟”的叙述也有多种说法

其一,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称赵光义不在现场;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重修的《太祖实录》说赵光义也参与顾命;王禹偁所著的《建隆遗事》则说赵光义和赵光美都一起聆听杜太后临终遗言;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认为,当事人只有杜太后、赵匡胤和赵普。

其二,杜太后的遗言不尽相同。《宋史·后妃传》中记载“将皇位传给你弟弟”。《涑水记闻》中记载“应当把帝位按次序传给你的两个弟弟及儿子”。《宋史·记事本末》则说“应传位给光义,再由光义传给光美,光美传给德昭”。《续资治通鉴长编》则称“你与光义皆是我亲生,应传给你弟弟”。

其三,“金匮之盟”本身又存在种种破绽。

“金匮之盟”的时间是公元961年。杜太后临终时,赵匡胤年仅35岁,德昭11岁。杜太后何以有“不用幼儿而立长君”之语?若用常理推断,赵匡胤死时,儿子必已长大成人,岂能与柴氏幼子相提并论。杜氏的言语显然说不通。

出示“金匮之盟”的时间大有问题。为什么赵普不在赵光义初即位时出示,而是在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在赵匡胤已死去5年,赵光义想要清除反对派时,赵普才出示秘密?

“金匮之盟”出示前后,赵光义对赵普的态度也值得仔细推敲。赵光义曾对人说:“如果赵普还做宰相,朕不能坐皇位。”还说:“赵普向来与朕有不足,众人所知。”但是,当赵普献上“金匮之盟”的厚礼,使赵光义之得位变得名正言顺后,赵光义马上改变态度,对赵普说:“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已尽知四十九年非矣。从今以后,才识卿忠。”

赵光义即位之后,不过两个月,便迫不及待地改元为太平兴国元年。自古以来,新皇帝若非篡位,均以明年改元。赵光义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他曾回顾道:“即位之始,览前王令典,睹五代弊政,以其习俗既久,乃革故鼎新,别作朝廷法度。于是远近腾口,咸以为非。至于二三大臣,皆旧德耆年,亦不能无异。朕执手坚固,靡以动摇,昼夜孜孜,勤行不怠。”

据《辽史·景宗本纪》记载:“宋主匡胤殂,其弟炅自立。遣使来告。”何以称“自立”?这又是对“金匮之盟”的一大否定。

“金匮之盟”是否就是赵光义为巩固统治而与赵普商议的一个计谋?我们唯有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