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八思巴:蒙古与西藏文化交流的使者

时间:2018-08-22编辑:梓岚

1239年,窝阔台次子阔端驻扎在凉州(今甘肃武威),派大军进攻西藏,最终西藏归附于蒙古。自此,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受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臣服于蒙古后,作为在西藏影响力颇大的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年仅十五岁的八思巴便于1254年去六盘山拜见了忽必烈。

八思巴自小聪明伶俐,七岁时就能熟读佛经并懂得经文要义,因此,藏民尊他为“八思巴”——圣者。

见十五岁的八思巴聪颖过人,忽必烈非常喜爱他,将他留在了身边。

1260年,忽必烈登汗位不久,就封八思巴为帝师。四年后,忽必烈设立了专门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军政事务的机构——总制院,交八思巴掌管。不仅如此,忽必烈还在西藏设立了地方行政机构,建有二十七个驿站,有专人去西藏普查户口,因地制宜,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还在前藏和后藏设立了十三个万户监管军政,如此均归八思巴领导。

八思巴的历史贡献不仅在于使元朝皇室接受了佛教,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贡献是为蒙古族创造了新的文字。

蒙古人最初没有自己的文字,成吉思汗灭了乃蛮以后才有了蒙古文字,但是很不完善。忽必烈想创制一种新的文字来作文全国通用的官方文字,于是,1260年,八思巴奉命完成这项任务。八思巴借用藏文字母,创制了四十一个新字母来拼写蒙古语,于1269年正式使用,从此,元朝的官方文书一律用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来书写。从保留下来的碑刻上,还能看到这种文字。

从某种意义上说,八思巴字象征着蒙古和西藏文化的交流。八思巴和他的弟子们,还把西藏佛教造型艺术传到内地,又把内地的雕版印刷术传到西藏。

1274年,八思巴回到西藏,他的弟弟亦邻真留在大都,接替他做帝师。1280年,八思巴去世。自八思巴之后,历代西藏喇嘛首领都被称为帝师,他们受朝廷的委托,执行朝廷命令,管理西藏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