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9编辑:文二
杨家将的家为何叫天波府而不叫杨府?天波府是什么意思?
杨家将的许多故事在元代就已定型,最早提到杨家在京城开封有府宅的,并非源于史料,而是出自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杂剧是元代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如今已不知是谁所作,但其故事情节已深入人心。
在这出戏里,金刀令公杨业与其妻佘太君共育有七子,最为出名的当属六郎杨延景。他镇守三关,受六使,手下猛将如云,自关胜、孟良以下,有二十四员大将。“三关”是指梁州的遂城关、霸州的益津关以及雄州的瓦桥关。“六使”则指边关里外点检使、界河两岸巡绰使、关西五路廉访使、淮浙两场催运使、幽汾二州防御使和河北三十六处救应使。
杨六郎镇守边关,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辽军向南用兵屡战屡败,于是他们指使潜伏大宋的卧底王钦若,让他设计除掉杨六郎。
王钦若得令后不敢有误,千方百计地找茬迫害杨家。当时杨家居住的地方叫清风府,适逢宋真宗要拓展官道,下旨把危旧房屋“拆到”杨家清风府为止,责成王枢密督办此事。书中讲到,宋真宗之所以强调只拆到清风府,是考虑到了清风府的威望和特殊性。清风府乃先帝所赐建,上有三朝天子御笔敕书,大小官员过此,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天子每年在春秋两季都要前往降香。
宋真宗要注意皇家形象,王钦若却不管这些,他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把诏书上“拆到清风无佞楼”改为“拆倒”,“到”与“倒”一字之差,意义颠覆,引起了轩然大波。王枢密企图以强拆清风府为诱饵,激六郎私下三关,好办他一个死罪。他料定,边关的杨六郎若知道家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必定会回京探视,而武将私离防地那是死罪。
王钦若的女婿谢金吾依计行事,拆到无佞楼时,老太君前来阻拦,被推倒在地,摔伤了身体。杨六郎闻听家中变故,怒火中烧,飞马赶回京城。部将焦赞得知真情,决定为杨家报仇。他深夜潜入谢府,杀光了谢金吾全家,出于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个性,题血诗留下自己的姓名。焦赞本欲再去谋杀王钦若,却被巡军当场擒获。
事情的发展超出了王枢密的预期,谢金吾被杀让他十分痛心,为抓住时机除掉杨六郎,他迅速赶写奏折,状告杨六郎私下三关、焦赞血洗谢府,要将他们依律严惩速办。宋真宗准奏,杨六郎和焦赞被押赴法场,即刻开刑。杨六郎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出手相救的,不是我们熟知的八贤王,而是杨六郎的丈母长国姑。她是太祖的妹妹,太宗的姐姐,也就是当朝皇帝宋真宗的姑姑,身份自然非同一般。为了搭救杨六郎,她与王钦若发生了正面冲突,两人一直闹到了宋真宗面前。
长国姑指斥王钦若是辽国奸细,目的是为辽国除掉杨家将,误国害民。王钦若大呼冤枉,辩解称杨六郎犯下死罪,罪不可赦,将他处死是依法办事。正在双方争执不下,宋真宗不知如何是好之际,戏剧性的情节出现。在边关,辽军主将韩延寿派人送给王钦若的信,被岳胜截获。岳胜不敢怠慢,急忙派人星夜兼程送到开封。
王钦若原是番邦萧太后的心腹,本名贺驴儿,是辽国派往中原的卧底。临行前,萧太后为防他贪恋南朝富贵而忘却自身使命,特意在他左脚底下刺上了“贺驴儿”三个大字,又配以“宁反南朝,不背北朝”八个小字。王钦若通四国语言,懂六国典籍。潜入大宋后,正值太子大选文学之士,他因才学出众得以入选,后来太子即位,王钦若辅佐宋真宗,官至枢密使。前因后果一经挑明,宋真宗恍然大悟,他命令脱去王钦若的鞋袜查验,果然发现了萧太后的刺字。于是真相大白,奸细被除,忠良得以保全。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围绕着拆除还是保全清风府展开,向大众透露出杨家在京城居有豪宅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今天能够看到的有关天波府的最早出处。明代杨家将小说又据此进行了演义,使得故事情节更为合理。熊大木编写的《杨家将演义》,从第27回“枢密计倾无佞府,金吾拆毁天波楼”开始,给出了杨六郎私下三关的另一种结局:
杨六郎私离边关犯下死罪,但在八王的极力保举之下,宋帝格外开恩,将其从轻发落,免去死罪,发配汝州,焦赞被发配到邓州。但王钦若害杨六郎之心不死,他以杨六郎在汝州私提酒价为由,告其意欲造反。宋真宗大怒,派呼延赞到汝州取杨六郎首级。
皇帝圣旨既出,那便是金口玉言,一时间难以改变。八王与寇准忧心忡忡,没有了杨家将,如果辽人再次用兵,朝中谁能领兵退敌?大宋危矣。最后两人商议出一个迫不得已的计策,让汝州太守安排,用一个犯人顶替杨六郎,首级送往京城,蒙混过关。杨六郎则埋名隐居,以图再起,效力国家。
辽人得知杨六郎死,立即发兵攻宋,朝中无人可以临阵退兵,八王保本请出杨六郎。危急时刻,皇帝也只能不计前嫌,允许杨六郎戴罪立功。经过激烈交战,杨六郎大破辽兵。辽国战败后,王钦若担心事情败露,假扮成云游道人,深夜仓皇出逃,被杨宗保抓回。书中有关如何惩治王钦若的描述虽然解气,但却近乎残酷,他们把王枢密缚于堂上,慢慢割下他身上的肉,只用十数刀,这个风云一时的枢密当下气绝身亡。后人有诗云:
作恶年深祸亦深,试看今日戮王钦。
苍天报应无私眼,不使登行竟被擒。
王钦若,宋时确有其人,宋史有《王钦若传》,他算得上著名人物,史上对他评价褒贬不一。王钦若应该是有才华的,当年宋太宗攻北汉、伐太原之时,刚满18岁的王钦若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平晋赋论》,深受好评,在大宋舞台上初露头角。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他被任命为“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达到了人生政治生涯的顶峰。1014年,王钦若被罢掉枢密使,但第二年又很快官复原职,复拜枢密使、同平章事。1015年,出判杭州。
1023年,也就是仁宗天圣元年,王钦若又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但宋仁宗似乎并不怎么喜欢王钦若,他曾对辅臣说,自己久居朝堂,观王钦若所为,真奸邪也。当时的大臣王曾附和道,“确实如此,王钦若与丁谓等人被称为‘五鬼’,其奸邪险伪,时人多有微词”。
王钦若1026年去世,而有关他的死,按史书的记载,很有点鞠躬尽瘁、积劳成疾、死而后已的味道。王钦若非常敬业,病重期间一直坚持翻译经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罢笔停歇,他的执着令人动容,皇帝赐他白金五千两,死后又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他的20多名亲属和亲信也都受到朝廷的录用,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荣耀。
这样一位朝廷重臣,很难让人与辽国的奸细联想到一起,萧太后也不可能在他脚底刺上贺驴儿。只不过他与寇准政见不和,在对辽用兵方面又是主和派,所以多为世人痛恨,故而编排了一些故事,对他进行丑化,以泄胸中块垒。
就凭贺驴儿这名字,也知故事是虚构的。否则,如果不是有意贬损,谁会起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而且从时间上推算,王钦若不太可能有机会迫害杨六郎,特别是如故事传说中那么多层次的迫害更是匪夷所思。杨延昭死于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1014年,当年王钦若也不得意,被罢去枢密使一职。杨延昭死前两年,王钦若才刚刚升为枢密使。
明代杨家将小说,填补了《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关于天波府来历的留白。秦淮墨客纪振伦在编写《杨家府演义》时又有新的发挥,增添了北宋皇帝为何要赐杨家豪宅的细节,修建天波府是宋太祖的临终遗言。
宋太祖去世前交代继位的宋太宗三件事,第一件是必取河东,第二件是收服太行山的呼延赞,第三件就是要招降杨业父子。宋太祖授计赵光义,为了表示对杨家的敬重以及求贤若渴的诚意,要先在京城的金水河边建造无佞宅,借此打消杨业的顾虑和怀疑。
后来宋太宗兵伐北汉,受到杨业父子的顽强抵抗。为了加大胜算,宋军用离间计挑拨北汉君臣,逼杨业归宋。右枢密使杨光美前去劝降杨业,故意将无佞宅的图纸丢于军中,并标明此宅是专为接待杨家父子而建。这所豪宅内设无佞宅、梳妆楼、歇马亭、圣旨坊等,估计一定建造得非常美丽和豪华,杨业的几个儿子看到图纸后大发感慨,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居所别说住,就是能看上一眼也非常满足。无佞宅在收降杨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杨家归宋后,便居住在这所建造在金水河边的无佞宅,也就是传说中的天波府。
在秦淮墨客纪振伦编写的故事里,宋太宗是先建好了天波府,后迎接的杨家将。
而在《杨家将演义》中,无佞宅的来历稍有不同。杨家初归宋时并没有提及住宅的问题。后来在高梁河一役中,杨家父子舍命救主,宋太宗感念其功,遂将杨家父子个个封赏,并赐宅无佞府。
对于高梁河一战,《北宋志传》是这样描写的:
宋太宗中了埋伏,被番营二将追逼。杨业发现后,立即率诸子前往救驾。杨延昭一马当先,杀散追兵。太宗战马被乱箭所伤,没法再骑。延昭说,陛下可乘臣的战马,我当步战杀出。太宗怕延昭无马不能取胜,就说:你当骑马而战,我可乘驴车而去。危急之时,七郎也已赶到,扶太宗上马,一起冲杀。
回到京城后,宋太宗加封杨家将。杨业为代州刺史兼兵马大元帅,长子以下俱封代州团练使。群臣中有人不服,认为杨业未立大功,封赐过重。杨业主动上表,辞其众子之职:
“蒙陛下覆载之仁,浩荡之恩:赐第宅于金水之河,授敕命以代州之仁。如此宏恩,使臣虽碎骨捐躯,莫能效命于万一。日夜怀惧,惟思报本。愚蠢之子,未见寸功于朝廷,而皆得团练使之职。恩命既下,中外骇焉。臣何敢当!乞陛下以赏罚为慎,追还众子之诰,使臣得免滥受之罪,以图尽职。频思致命,不胜幸甚。”
太宗看罢很是高兴,降旨准其所请,杨业谢恩。客观地说,杨业诸子的升迁确实有点过快,很多人一辈子都到不了那个位置。现实中,杨文广五十多岁时,也还只是个低级军官,他们一下子提升为团练使,确实惹人眼红。
在故事传说中,无佞府跟天波楼并不是一个概念,无佞府是杨家住的地方,天波楼是宅前的象征性建筑,类似于功勋牌坊,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象征。天波楼离无佞府有一望之地,中间是繁华地段,为南北要道,遇有重大节日,百官朝贺或各地使节入朝,必先过天波府。
从元代的杂剧到明代的小说,以至于后世的各种戏剧,都言之凿凿地称杨家在京城有座豪宅天波府,这似乎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故事演义说得这么热闹,宋时的开封是不是真的有天波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