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宋朝男人为什么喜欢头上带花

时间:2020-02-21编辑:鹤行长川

《水浒传》里的男人除了“一枝花”蔡庆,别的男人也喜欢戴花的。燕青“腰间斜插名人扇,鬓畔常簪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杨雄“鬓边爱插翠芙蓉”,周通“鬓边插一枝罗帛像生花”,就连小喽啰们也“头巾边乱插着野花”。

西门庆生性风流,爱沾花惹草,他卖弄风骚可以理解,其他的那些汉子们,个个性格彪悍,满脸横肉,却头戴鲜花,妖娆多姿,想想就觉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

宋朝人爱花之甚,早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鹧鸪天·上元》描述:“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

元宵节,举国欢庆,君民同乐,人人头戴鲜花,处处姹紫嫣红,仿佛置身花的海洋,杨万里对这一绚丽场景作了非常形象的描述:“春色何须羯鼓催,君主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姜夔也有诗曰:“万数簪花满御街,圣人先自灵景回。不知后面花多少,但见红云冉冉来。”

宋徽宗想必更爱花,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身边的宦官宫女,随从侍卫,皆赐花簪戴。宋徽宗还规定,赐给贴身护卫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那朵小花儿,就如现在中南海的通行证。

《水浒传》中“柴进簪花入禁苑”,宋徽宗上元节出游,宫禁值班人员“幞头边各簪翠叶花一朵”,柴进骗了一朵混进了睿思殿。

彼时簪花,俨然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和等级的象征了,接受皇帝或权贵赏赐的花,则更是一种身份与殊荣。社会各个阶层,为了得人心,取政绩,获利益,拉关系,相互赠花是一种必要的公关手段。身份越尊贵,赐予的鲜花也越珍贵。“此乃官家所赐,不可弃之”,就像珠宝碧玉一样珍藏着。上之所好,下必甚焉,爱花簪花到了极致,逐渐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潮流时尚。

君王推崇的簪花到了至高的地位,上升为非常重要的礼仪制度。

《宋史·礼》记载:“前二刻,御史台、东上阁门催班,群官戴花北向立,内侍进班齐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皇帝召集朝会,戴花更是百官必须履行的程序。

每逢婚庆,节日,寿辰、祭祀等大型活动时,每人头上插戴着各种各样的花,场面及其隆重。据《宋史·舆服志》记载“簪戴”:“幞头簪花谓之簪戴。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

沈括的《梦溪笔谈·补笔谈》还记录了一个有趣的簪花典故。

北宋时期,韩琦任扬州太守,他家的后花园种植了一株芍药,盛开时花瓣呈红色,一圈金黄蕊围在中间,俗称“金缠腰”,也叫“金带围”。

一次,王珪、王安石两个人来到扬州,韩琦便邀他们一同观赏此花。当时韩琦还邀请了另外一位官员前来,正巧这位官员身体不适,就临时邀了路过此地的陈升之参加。几个好友品酒赏花,当时正好花开四朵,应了四花之瑞的吉祥,“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这就是有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金带围也由此成为吉瑞之花,传说此花一开,主人就会官运亨通。后来这一段佳话被许多文学名家所提及,艺术家也时常把“四相簪花”作为创作题材,“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就曾以主题绘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图》条轴和一幅《金带围图》扇面。

在这个故事里,“金带围”只是噱头,是精神寄托而已,背后的根源是人们追求荣华富贵,奢侈生活的美好愿望,其中,还有官本位的封建执念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每个朝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不同,因此对事物的认知和领悟会呈现多种姿态。缘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不同的气象,从而生发出诸多摇曳多姿,耐人寻味的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