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禹传为给儿子启 开创夏朝

时间:2017-08-04编辑:梓岚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在钧台(即今河南禹县)召开各地诸侯参加的宴会,会上断然宣布自己为夏王,继承父亲的权力和地位。启的宣言震动了华夏,这次宴会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

启为什么能够改变实行了好几代的禅让制度,实行父子相继的世袭制度呢?这和部落联盟首领权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年老了,也按照这种制度挑选了东夷部落的皋陶作为继承人。那时皋陶年事已高,不久就病死 了。人们又推举他的儿子益做继承人。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尧舜禹所在的部落联盟是由居住在黄河中上游的华夏部落和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东夷部落为主体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两个部落的首领轮流担任:尧所在的部落活动于今山西省中南部地区,他应该是诸夏部族的首领;古书中曾明确说舜是东夷人,看来他原是东夷部落的首领;禹都阳城,大概在现在河南登封地方,他是属华夏部落的首领;他的下一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又该由东夷人担任了,所以大家推举了皋陶和益。

禹虽然还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但是他的晚年却也有了一些王者风范。据说他曾在今浙江绍兴当时叫做会稽的地方召开各部族首领的大会,防风部族的首领迟到了,禹当即把他斩首示众,俨然是一个操生杀大权的专制君王。传说禹为了纪念治理洪水的盛举,用当时九个州出产的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以后的上千年里,这九个鼎 一直是王权的象征。禹不再是一个纯正的部落联盟首领,而是在预演着王的角色。

禹一次到南方巡视,死在了路上。益准备举行继位大典。这时启站了出来,宣称父亲的位子是几十年辛苦奋斗得来的,既然如此,便是自家的私有财产,财产应当传给子孙,所以王位应传给自己的儿子。眼看到了手的权力被人家平白无故地抢了去,益自然不同意,他据理力争,但终究无济于事。启不愿给他多费唇舌,干脆动 用武力,赶走了益。接着,启在钧台举行了盛大的继位宴会.命令各部族首领前来参加。在宴会上,他宣布父亲建立了夏王朝,自己是第二代夏王。从此,举贤任能的禅让制度被王位世袭制度所取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新制度的建立,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有扈氏部族的首领首先站了出来,指责启不该破坏了老规矩,用武力抢夺王位,要求启把王 位归还给益。启当然不会同意,于是双方在甘地(据说是现在河南洛 阳附近的洛河南岸)展开了大战。有扈氏得到了不少地方部族的支持,人多势大,启吃了大败仗。启的部下建议重整旗鼓,与有扈氏决战。但启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战败的原因是新制度刚刚建立,人心尚未归顺,王朝的根基还不稳固,如果勉强再战,仍难免失败的下场。

于是他停止了军事行动,做起了收揽民心的事情。他生活艰苦朴素,吃普通的饭菜,睡粗糙的床铺,除了祭祀之外,不演奏音乐,爱护小孩,尊敬老人,礼贤下士,广揽人才,亲自下田耕作,鼓励农业生产。 仅仅过了一年,启的威信便大大提高,人们对他交口称赞:启不愧是大禹的儿子,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人热情而有礼貌,天下就应该交给这样的人来治理,以后再有人来给他争夺王位,我们是不答应的。人们逐渐地认同了启继承父位的做法,对家天下的制度也没有了反感。启见民心已经倒向了自己这边,于是又一次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结果有扈氏被打得溃不成军,他们的首领做了俘虏,被启流放到草原上做放牧牛羊的奴隶,部众全归附了夏朝,成了夏的臣民。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有关夏朝的历史,在周族人追 述其先人事迹诗篇和周人较早的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述,东周秦汉时期的诸子书和其他著作中也有关于夏朝的记述。《史记•夏本纪》 则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夏朝的世系和史实。这些记载未必完全可信, 但是剔除后人的附会和传说,我们仍可弄清夏朝历史的基本情况。


下一节:少康复国 夏朝进入稳定发展期

夏商周时期的奴隶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