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日趋衰落的原因

时间:2019-07-10编辑:文二

春秋官学是什么

官学是指中国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官学教育制度。

春秋官学是什么_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


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

《诗·郑风·子衿》曾描绘过一幅东周时代因官学颓败而使士子浪荡街头的情景,郑玄认为此诗讽刺了乱世学校不修的社会现实。

官学急剧衰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春秋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普遍使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为诸侯、领主们提供了“辟草菜,拓土地”,扩大私田面积的条件。随着私田的日益增多,出现了“私肥于公”的情况,打破了旧有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经济格局。

经济的下移必然导致政权的下移,周天子大权旁落,形成了诸侯大国争霸的局面,“礼乐征伐”已不能“自天子出”,而是“自诸侯出”,甚至“自大夫出”,进而出现“陪臣执国命”、“政在家门”的局面。

春秋官学是什么_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

政治经济权力的下移,也导致了学术的下移,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日瓦解。原本在宫廷专门掌管典籍,身通六艺的士人纷然出走,流落民间。

《论语·微子》记载:宫廷中司礼乐的大师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前往楚国,乐师缭去了蔡国,乐师缺进了秦国,打鼓的方叔流落黄河地区,摇小鼓的武人居汉水地区。

春秋中晚期还出现过两次重大的学术下移、典籍扩散事件。一次是在周惠王、襄王之间,因先后发生王子颓及叔带争夺王位的内乱,世代掌管周史的太史司马氏离周去晋。

一次在周敬王立位之前,王子朝争夺王位失败,旋率召氏、毛氏、尹氏、南宫氏等贵族和百工,携带王室所藏文典逃奔楚国。从此,东周王室文化大幅度衰落下去,而楚国则取得了与宋、鲁并列的三大文化教育中心之一的地位。

春秋官学是什么_春秋官学衰微的原因

在文化下移的历史过程中,昔日的官府之学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的源薮,史传儒家出于司徒之官,道家出于史官,阴阳家出于掌天地四时之官,法家出于理官,名家出于礼官,墨家出于清庙之守,纵横家出于行人之官,云云。所传虽不尽准确,但二者之间的历史渊源是不容怀疑的。

在学术下移的过程中,士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也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师资条件。昔日的官学之士离开官府,分散到晋、卫、赵、秦、楚、齐、鲁诸国,促成了春秋战国多元性文化的格局,打破了官掌学术,私门无著述的旧模式,从而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春秋官学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古代教育知识请关注中国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