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商朝的音乐文化

时间:2019-12-12编辑:果果

商代音乐属于巫文明,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使得青铜器的制作水平快速提高,进而促进了商代乐器的制作工艺的发展,再加上商代的占卜成风,巫乐占很大比例,像是在祭祀等重大场合,往往由巫师或巫主持表演本部族的传统乐舞。随着音乐的发展,乐器的出现,标志着在中国古乐律体系初步的确立,表明当时的音乐发展已渐趋成熟。

商代音乐的发展及音乐理论

商原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以玄鸟(燕子)为图腾的原始部族。夏末,已进入今河南地区居住,并在汤的领导下灭夏建立商朝。商代在盘庚迁殷前,尚处于刚进入早期奴隶制的阶段,从郑州二里岗等早商遗址出上的二音孔或三音孔埙看,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并不特别发达。商代音乐真正进入文明的盛期,是在定都安阳以后,出土于安阳殷墟王室墓葬的成组饰有狰狞可怖的饕餮、夔龙等纹样的各类乐器均可为证。

篱陶埙,可以吹出小三度音程。晚商时埙已定型。有5个按音孔,基音为“a”,证明当时已有绝对音高观念。商代的乐器包含了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三大类二十余种,可谓“八音”齐全,并有专职乐师在用场地举行演奏及专业的学校进行教学,而其乐器的制作也犹为精良,特别是音高标准器的出现,说明当时的音乐已经有很高的标准。

商代乐器的发展

商代后期,乐器的品种已相当多样,制作工艺也很巧妙。打击乐器有多种形制的铙、铎、磬和鼓等。铙与铎,最早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上制成。商铙因其形休的大小不同而有大铙、小铙之分。其中,单个的大铙,有人称为“庸”。由多枚铙组成一套的称为编铙。小型编铙比较常见,一般由三枚组成一套。

商代的吹奏乐器有埙、篱、和、言、竽等。埙有大小两种形制,均有5个按音孔,一般大小三枚组为一套,如辉县琉璃阁殷墓出土的埙。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它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磬,如安阳武官村殷代大墓出土的虎纹石磬,纹饰瑰丽,声音悠扬。经测音,其音高为托,与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遗址出土石磬音高相同。一种是编磬,一般均为三枚一套。近年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另有一种大鼓,鼓腔用木制成,外施彩绘,鼓面蒙有鼍皮,又称鼍鼓。

商代的钟,为青铜铸造,或手持或放在座上,个别的可悬挂起来演奏。单个的大钟称“庸”,常和鼓一起演奏。由多枚钟组成一套的称编钟,一般大小三枚。从出土实物看,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大石磬,浮雕成瞪目张牙的虎形,纹饰与器物浑成一体,是迄今商代的乐器商代已有成组的乐器发现最早的一件大型乐器,也是一件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雕塑品。

自商代起,中国音乐和乐器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之相应的当时的乐器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商代音乐文化凝聚了堪称3000年前世界第一流水平的殷商文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歌、舞、乐的高峰,也为我们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的传统音乐部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