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0-31编辑:历史狂流
“从民族融合、心态开放、经济意识和包容性上来讲,巴西那条山沟里确实很特别。”徐绍勇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流落红军与当地藏民长年通婚、混居的结果。
只是跟外界比较起来,山沟里的状况仍然落后。
几年前,开国将领张爱萍的女儿重走长征路时经过若尔盖,听说一些流落红军家属生活贫困。她马上联系一些电站企业,为每户家属送上一万元。
此后,阿坝军分区几乎每年都会为家属们送上粮油、棉被,以及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慰问金。到了年底,党史办、史志办的人自己也会掏钱送温暖。
罗永佑是在率队收割青稞时受伤的。据统计,红军三过草地,先后在巴西地区这块弹丸之地筹粮237.75万公斤。那是他们走出草地后看到的第一片青稞地、第一方洋芋田。
“国家对我们地区的优惠还是有的。”徐绍勇介绍,这些政策基本立足于西部大开发层面,属于普惠性质,“解决了包括水、路、粮食、住房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老少边穷的若尔盖真的没钱。“2000年前的时候,县里光是干部职工工资就一千多万,但地方财政只有两百多万,全靠国家转移支付。”徐绍勇说,如果没有国家专项资金,县里根本没有能力打造红色景点。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若尔盖境内的多数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仍然未得到充分开发。“全县28处红色革命遗址,建得最好的是巴西乡的巴西会议纪念馆、213国道边的胜利曙光纪念碑,还有求吉的三军同道北上纪念碑。”据徐绍勇介绍,前者兴建于2010年左右,得益于国家的1400万投资。“我们这里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成都至兰州线)嘛,所以才修了这么一个纪念馆。”
2011年,在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范晓光(开国上将王平之子)的努力下,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等部门出资近1000万,在“红色草原第一村”班佑村附近建起一座18米高、25米宽的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又称“胜利曙光”纪念碑)。四年后,由香港商人林永财投资、高达36.88米的三军北上纪念碑在求吉乡给噶神山山顶揭幕,纪念碑总体工程实际开支768万元。
除了建在路边的胜利曙光纪念碑,另两处投资近千万的红色景点游客不多。
在附近地区跑旅游运输的文康认为,游客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路不好。从213国道通向巴西的县乡公路坑洼坎坷,车子稍微开快一点就能把人颠离座位。而从巴西开往包座战役主战场遗址的途中,三四十公里要走上一两个小时。“实际上巴西的这条路是通往九寨沟的。”文康说,如果能把这条路修好,对山沟里的红色旅游带动太大了。
2015年8月,三军北上纪念碑的落成典礼上,著名将领陈光、洪学智等人的子女,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代表及后人,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以及出资人林永财全来了。大家一致认为,这条路必须修且意义重大。
让徐绍勇欣慰的是,目前这条通向红色景点的县乡公路已被规划为省道,并命名为若九路。如果明年可以动工整修,或许很快就能带来新的变化。
上一篇:祖孙五代80年接力为红军扫墓
下一篇:邓稼先为祖国无私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