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26编辑:历史狂流
可此时奕訢远在京城,咸丰在世时,肃顺对于热河与北京的往来书信都经常拦截,现在咸丰去世了,要想和京城取得联系更是难上加难。要怎样才能让奕訢知晓自己的想法呢?
没过多久,慈禧的贴身太监安德海与慈安的贴身宫女打了一架,慈禧知晓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安德海狠狠打了一顿,然后送回北京交由内务府严加惩办。这样一来,安德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奕訢取得联系。这看似顺理成章的背后,都是慈禧玩的把戏。
安德海叩见奕訢后,取出缝在贴身内衣兜里加盖着“御赏”和“同道堂”印的慈禧亲笔信:两宫太后同谕恭亲王,着即设法,火速驰来行在,以备筹咨大事。密之!特谕。
奕訢接到信,虽不明事由,却隐约感觉,人生的转机来了。
就在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一,奕訢大张旗鼓地赶到了咸丰帝的灵堂,见着哥哥的遗体,他伏地大哭,声彻殿陛。这悲戚的眼泪里,有被雪藏的委屈,有被压制的心酸,但更多的该是手足之情的祭奠。毕竟无论多么难以逾越的罅隙,在生死之隔时,也当化解了。
之后,慈禧便以“询问京城被劫后的情况”为由,召见了奕訢,叔嫂密谈了一个小时。二人最终决定回北京发动政变,一举铲灭肃顺集团。可以说,当时奕訢如此轻易答应与皇嫂联手,当然一方面是不愿爱新觉罗的江山落于外臣手中,他要扳回局势做一番大事业,更重要的是,他当时太小觑了慈禧这个“弱女子”的野心和潜力。
小皇帝的登基大典必须要在紫禁城里举行,咸丰帝的遗体也要早日入土为安,就算肃顺等人再不情愿,也必须回京了。为了解决咸丰遗体到京时必须由小皇帝打开城门迎接、行跪拜礼这一问题。大家商量决定,回京队伍兵分两路,由载垣、端华护送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先行回京,由肃顺负责护送咸丰帝的灵柩慢回京。这样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形成了时间差,八大臣分开,他们也无法商量对策。
两宫和小皇帝回到北京后,以奕訢为首的内阁会议立即罗列了八大臣“朋比为奸、专擅跋扈、挑拨离间”等罪名,并以皇帝的口吻发行上谕,将他们全部逮捕,下令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立决,其余五人革职。除此之外,并无株连。
这一事件史称“辛酉政变”。此次政变,开启了两宫垂帘、亲王议政的全新局面。这一年,慈禧27岁,奕訢29岁。从政变成功的那天起,短短六十天的时间里,慈禧对奕訢的恩遇和赏赐,如漫天花雨般纷至沓来,无论对奕訢还是其家人,无不优礼逾恒。
那时奕訢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在经历了之前的错失皇位和受兄排挤之后,他终于为自己的前途谋得了最光明的出路,心情也是前所未有的舒畅。已然大权在握的奕訢决定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振兴清王朝。不久,他着手兴办洋务,作为中央代表,他为洋务运动的具体实施排除政策上的阻力,对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做出了贡献。在他的带领下,洋务派加强军事工业建设以求自强,开展民用工业建设以求自富。还开办了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留洋学生。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他积极出谋献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重用汉臣,挽救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事态总算往好的方向发展,列强撤出中国,洋务运动稳稳地进行着,一度还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
正当奕訢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谁料他与慈禧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出现了裂痕。
五
平时,两宫在东暖阁召见军机处都会有个固定的时间点,但在同治四年三月初四这一天,两宫召见军机处却晚了整整一个小时。召见结束后,奕訢像平常一样正准备离开,慈禧突然拿出一份奏折,对他说:“有人参劾你!”
奕訢听了一愣,本能地喊道:“是谁上的奏折?”
慈禧对奕訢的傲慢很不满,极不情愿地回答:“蔡寿祺!”
奕訢几乎脱口而出:“蔡寿祺不是好人!”
此时的奕訢跟慈禧撒气,全然忘记了君臣身份,就像是平常百姓家小叔子与嫂子闹矛盾,说吵即吵。他的失态,令一向好脾气的慈安都看不过去了,一旁的慈禧自然更加愤怒,她立马将奕訢喝退出了殿堂。
慈禧对奕訢的不满,从表面上看,无非是奕訢随着声望的隆升,对待太后与小皇帝日渐无礼。
下一篇: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太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