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七步成诗杀你何必那么大费周章

时间:2016-12-20编辑:历史狂流

说一句题外话,我最喜欢刘知几的吐槽是,《世说新语》都这样了,你们写《晋书》居然还要把它作为史料?!“以此书事,奚其厚颜”!要不要脸啊!!如果我穿越见到了刘先生,一定要跟他痛饮三百杯!!英雄所见略同啊!

其次,现在我们看到的《世说新语》,是经过北宋晏殊删减过的,“尽去重复,其注亦小加剪裁,最为善本”,虽然有益于其流传,但《世说新语》原本的模样,也不再可看了。何况古代对于书籍的手抄整理,向来有个毛病,就是:

有文化的人,喜欢自己乱改,有时候改到连作者自己都不认识了——唐代诗僧贯休就曾遇到过这种问题,听到别人吟自己诗的时候,都已经风中凌乱了。北宋呢,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和司马家的情况类似,都是欺人孤儿寡母夺了帝位,要表明自己的正当,当然就要说前朝的不是咯,所以反曹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世说新语》作出一些修改,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有人就要说了,凡事都不可能空穴来风,《世说新语》是多为小说家言,但可能也有真事哦,假作真时真亦假嘛!更何况,《世说新语》里可没有写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哦,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当然想干嘛就干嘛咯,多的是杀掉曹植的机会呀。

是哦,机会多得是。然而按史书记载,曹魏的制度,藩王是不能朝觐的。也就是说,没有朝廷诏令,藩王不能来洛阳。所以从曹丕登基到他去世,两兄弟总共就见过三次。

第一次是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刚才提到了,曹植被告了状。他觉得自己犯了错,应该当面给曹丕解释一下,于是在朝廷没有诏令的情况下,私自前往洛阳。曹丕知道后让人赶紧阻止他,然而曹植不愧为是浪漫主义派的文艺青年,做事十分不考虑后果。他留下了大批人马,自己带了两三个人偷偷前往洛阳了。盘查时发现曹植不见了,卞太后还以为他自杀了,整个人都不好了,对着曹丕泪流满面。

求曹丕的心理阴影面积。

幸好没多久,曹植就来了。

先不说曹丕是不是真的在政治上防范曹植,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醉酒误事,这个可能的确是灌均揣摩曹丕的意思对曹植的诬陷;但曹植不听诏令私自入京,就是明摆着违背法令了。更何况,在曹丕让人拦截的情况下,曹植都还一意孤行来到京城——如果不加以惩戒,其他藩王一一照做,甚至带兵前来,朝廷威严何在?后果又会如何?曹植都没有考虑过。作为一个皇帝,曹丕发火,对曹植“严颜色,不与语,又不使冠履”,也是情理之中。但卞太后毕竟还是一个母亲,加上曹植来洛阳的时候,又特别狼狈,所以对曹丕的态度很不高兴。因此本来按理,曹植应该被削爵位,贬为庶人的,曹丕顾念卞太后的感受,将曹植贬为了安乡侯。

这次见面,曹植犯了大错,曹丕要搞死他,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干嘛还要用作诗这么幺蛾子的借口呢?这没有道理嘛!